除了呼喚,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史詩者,寓史于詩,寓詩于史。身處一個史詩般的時代,我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沿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一幅不斷延展的畫卷記錄著歷史的巨變,各種打動人心的故事像潮水一樣涌入作家的書齋。夢想的星空下,萬家燈火在大地上繁衍著希望和暖色,不忘初心的人們正在尋覓著詩和遠方。新史詩或許即將誕生,或許正在誕生,或許已經誕生。站在時代航船的甲板上,我們除了熱情呼喚新史詩的誕生,還能做些什么?
人民創造歷史,作家記錄時代。火熱的生活,就是新史詩的誕生之地;平凡的人民,承載著詮釋偉大的重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一位作家必須自覺踐行和恪守的準則,也是講好當下中國故事的立場和追求。時代是構建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基礎,人民的需求是推動文藝繁榮的牽引力。對作家而言,樹立正確的創作觀念,才能在紛繁的現實世界中找到創作的重心,寫下無愧于靈魂、無愧于讀者、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作家不僅是時代的記錄者,也是傳承文化血脈的實踐者。明白了“從平凡中發現偉大,從質樸中發現崇高”的道理,才能于日常生活中開墾出文學的沃土,才能于茫茫人海中遇到寫作的對象。任何伏案寫作的人,都應該明白生活才是源頭活水,讀好社會的大書,才能“思接千載、神游八荒”,拿起筆來才能如有神助。詩人陸游在《示子遹》中寫道:“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有志于創作新史詩的作家,必定是滿懷理想和抱負的勇士,必定敢于將目光投向遼闊的現實。只有這樣的作家才有勇氣不斷挑戰自我、勇攀藝術高峰,不憚于命運的群山之巔和溝壑谷底間輾轉,用心靈體驗迎接靈感和頓悟,將生命體驗融入中國經驗。
閱讀經典作品的經歷已經告訴我們,真正的史詩總是擁有非凡的品質,即便時光荏苒、滄海桑田,依然能夠持續散發出理性之光、正義之光、善良之光。新史詩也要以這樣的光芒照亮偉大的時代,照亮平凡的生活。在群星璀璨的穹頂之上,在大地深處的靜水深流之下,具有史詩品質的文學理應給人們留下心靈的開闊之地、思想的縱深之地。但是,作家對時代的認知能力、對社會的責任感也應不斷地予以提升,關注現實永遠比逃避現實更有意義、更具吸引力,弘揚愛國主義永不過時,傳頌真善美與鞭撻假惡丑同樣重要。只有通過飽含真情的作品升起榜樣的標桿、展示信仰的力量、傳播時代的強音,才能讓作品在讀者的心靈中激起共鳴。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學創作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沒有強大的心靈世界就難以日復一日迎接敘述的挑戰。置身于人群之中,我們能夠寫下的故事不僅屬于周圍人,也常常屬于自己,我們同樣可以從中感受到疼痛和溫暖。一條河流是大地的脈搏,一個村莊是心靈的綠洲,一座城市是穿越風暴的巨艦。從平凡、質樸到偉大、崇高,作家講述著蕓蕓眾生拉開歲月帷幕的壯舉,同時也記錄著史詩般的偉大時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史詩不應是具體的文學體裁,而是一種創作的情懷和理想。沒有為時代放歌的胸襟和氣度,就不可能明白“何為新史詩、新史詩何為”的問題。對作家而言,只有扎根于生活的低處,行走在人民之中,靈魂中常有清泉之聲叮咚作響,才能在文學的田野上獲得收成。
對作家的寫作而言,創作的過程總是存在著辯證法。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同時也充滿著挑戰,史詩情懷的本質還是要為人民寫作、為時代發聲,悲欣交集的生活、眾生萬象的人間讓文學擁有了可以呈現的細節。無論作家以何種方式創作,都要對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懷有敬畏之心。否則,寫作就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淪為虛擲光陰的徒勞之舉。在呼喚新史詩的今天,作家心系人民就要為人民寫作,熱愛祖國就要講述中國故事。我們不能低估人民的審美,不能讓創作與生活相互割裂,不能忘記人民最有權利判斷作家是否合格。只有滿懷對人民的真情,奏響時代的主旋律,寫作才能真正成為高尚的事業,為人世間留下詩意和遠方。時代呼喚新史詩,一支信念的火炬正在文學的版圖上傳遞,讓我們攜手向著夢想的前方走去。
(作者系魯迅文學院第三十三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