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大師講大美”系列講座再開講 劉夢溪講“國學、傳統文化與當代教育”
文史學者劉夢溪
當下,人們對國學、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逐年升溫。那么,何為國學?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的當代意義是什么?如何在當代教育中更好地傳承國學、傳統文化精粹,追尋中華文化的價值信仰,建立更廣泛、更深層的文化自信?11月24日下午,中國美術館“大師講大美”系列學術講座“國學、傳統文化與當代教育”在聽眾的期盼和掌聲中如期開講,文史學者劉夢溪與大家分享自己30余年來研習國學和傳統文化的真知灼見,并與聽眾展開深度交流。來自社會各界的嘉賓、全國各地的聽眾以及媒體記者2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中國美術館館長、講座學術主持吳為山
講座開始前,中國美術館館長、本次講座的學術主持吳為山為劉夢溪頒發了中國美術館“大師講大美”學術講壇邀請函。吳為山說,在當今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不僅需要翻譯出版國學方面的經典著作,更需要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和代表性人物進行交流,因為文化是活的。“劉夢溪先生的形象本身就是國學傳統文化的象征”,吳為山認為講座的主題非常具有時代意義,因為“如何通過文化、通過國學塑造好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從而走向世界,意義是非常大的。”
“傳統文化”不等于“國學”
近年來常被人提起的國學和傳統文化,它們各自的含義究竟是什么?他們之間有什么關聯?講座伊始,劉夢溪便對傳統文化和國學這兩個概念做了辨析,“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不應該加以混淆”,他認為所謂傳統文化,就是傳統社會的文化,它們是能夠看得見、摸得到的那一部分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傳統文化是文化形態,而國學是學問形態。中國傳統文化是學問的研究對象,不能把學問對象和學問本身混為一談。
談到國學這個概念,劉夢溪將其分為歷史上的“國學”和現代的國學兩個維度。歷史上的“國學”指國立學校,而現代的國學,是跟西學相比較而存在的一個概念。在上世紀30年代末,二十世紀一位第一流的大儒馬一浮先生對國學重新定義“今楷定國學者,即是六藝之學”,六藝就是“六經”,指《易》《詩》《書》《禮》《樂》《春秋》六種文本經典。“六經”都經過孔子刪訂,是中國現存的最原初的文本經典,是古人智慧的最高結晶,它不僅是中國學問的源頭,也是中國人德范德傳的淵藪,是中國人立身修德之基,同時也是中華立國的精神支撐。
那么,國學在當代的價值何在?劉夢溪認為,中華文化能夠貢獻給世界的,是人之為人的、群之為群的、家之為家的、國之為國的一整套精神價值論理。這些價值理念的精神旨歸,是使人成為健全的人,使群體成為和諧的群體,使家成為有親有愛有敬的和睦的家,使國家成為講信修睦、懷柔遠人的禮義文明之邦。與人相處,則靠的是“和同”,即“君子和而不同”,即使不同,也可以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劉夢溪表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和而不同”,不僅是中國文化的大智慧,也給出了人類麻煩的解決之道。
學習國學,從誦讀《論語》開始
“國學在今天進入教育,說到底,就是進行中國固有的價值教育。”劉夢溪提出,國學課既是當代教育的通識課,也是公民的價值教育課,可以通過此科課程來傳授中華文化的天下大道,建議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國學課。他表示,“六經”的文本讀起來不無繁難,但《論語》可以作為“六經”的簡要讀本,因為“孔子講的道理,其實就是‘六經’的基本道理,只不過通過夫子的言傳身教,化作了日用常行,變得更為親切、近人、易入。”
談到國學、傳統文化進入當代教育的途徑,劉夢溪主張:修身從知恥開始;學習國學,從誦讀《論語》開始。除此需要教育部門精選詩詞古文編入課本作為教材,并開設修身課(公民課),同時也需要讓大家接受到地上地下文化遺存的觀覽和熏陶。
講座現場
如何看待“國學熱”?“最好不熱”
在兩個半小時的講座中,劉夢溪引經據典、侃侃而談,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架構,又不乏通俗易懂的史實案例,在場聽眾無不屏息聆聽,抑或低頭記錄,學習氣氛十分濃厚。在問答環節中,聽眾們踴躍提問,劉夢溪則一一耐心作答。在回答社會上爭論不休的關于是否需要恢復繁體字(又稱“正體字”)的使用時,劉夢溪表示,過去提倡的是“寫簡識繁”,即可以寫簡體字,但繁體字應該認識,而且繁簡重合的字也非常多。他表示如果能找一些專家,把簡體字重新做一個整理核訂,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針對國學、傳統文化的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問題,劉夢溪首先肯定了國學熱、傳統文化熱的正面價值,但是,“國學是一門學問,熱有什么用呢?熱起來肯定有弊端”,他認為國學真正作為一種學問來講,最好“不熱”。對于社會上存在的“讓孩子穿上古代的袍服搖頭晃腦地讀經”等行為,劉夢溪直言不諱道:“不需要,能好好說話就行了。”談到現代禮儀,他提倡應當吸收一些古代、外國的禮節,既不完全排斥,也不原樣照搬,而是找到符合中華文化的方式。
作為中國美術館2015年正式推出的高端學術類公共教育品牌,“大師講大美”學術講壇旨在從多領域切入,以跨界性、學術性、社會性探討美育相關話題,為公眾呈現多視角、多層次、高水平的教育活動,讓各領域大家的智慧和對美的體悟具有更宏觀、更廣泛的社會引領作用,讓公眾能從更多角度感悟到大美的真諦。
主講人介紹:
劉夢溪,文史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化》暨《世界漢學》雜志創辦人兼主編、藝術美學暨文學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學思潮和近現代學術思想,著作有《學術思想與人物》、《紅樓夢與百年中國》、《中國現代學術要略》、《當代中國之傳統與現代的變奏》、《學術與傳統》等;主持編纂的《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獲中國圖書獎,《中華文化通志藝文典》獲國家圖書獎。
攝影: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