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說沈復,亦真亦幻話蕓娘 ——昆曲《浮生六記》劇本研討會在滬舉行
研討會現場
董橋為昆劇《浮生六記》題字
古代文人的婚姻生活離現代都市白領有多遙遠?在編劇羅周的心里,它近到只有一本《浮生六記》的距離。作為當今最炙手可熱的昆曲編劇,80后的羅周曾寫過不少令人感慨的愛情故事,而對《浮生六記》的改編卻是迄今為止最“私人化”的一款, “各個渠道都在‘花式虐狗’的今天,《浮生六記》的價值何在?” 2月18日,昆劇《浮生六記》劇本研討會在上海大劇院舉行,羅周開場便拋出了這個問題。
清代文人沈復以自傳體散文小說《浮生六記》傳世,書中主要敘述了他與妻子蕓娘的家居生活、坎坷際遇,該書在他的生前只有抄本流傳,且傳播有限,埋沒了70余年后在蘇州的舊書攤上被發現時,只殘存有四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卷五《中山記歷》、卷六《養生記道》為后人偽作),1877年由上海“申報館”首次印行后,很快受到追捧,從民國到現代,直至今日仍居暢銷書排行前列。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林語堂出版過《浮生六記》英譯本,稱贊閱讀本書使他感到“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女主人公蕓娘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魯迅先生也曾評價到,“如《浮生六記》中的蕓,雖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齒微露,我卻覺得是中國第一美人”。
昆曲以格律嚴格、文辭典雅著稱,可謂是文人戲曲的典型代表。當昆曲與文學相遇,《浮生六記》找到了最正確的打開方式,而昆曲也找了最合適的表現題材。那么,如何將《浮生六記》搬上昆曲舞臺?經典文學作品的舞臺改編需要注意什么?十余位戲劇界專家就劇本的改編情況、搬上舞臺的可操作度,以及此劇對于現代社會的價值和意義做了深入探討。
以文人戲呼喚文人精神
“此時排《浮生六記》,會不會有一點不合時宜?”作為羅周的老師,編劇張弘曾經確實有過這個疑慮。
就在研討會舉辦前幾天,香港散文家董橋先生特為此劇書寫“浮生六記”四個字,沈復、董橋、羅周與昆曲,這幾個元素穿越時光,仿佛串聯起一個有關文人精神的圓滿。“這是在對的時間找對的人來做對的事情”,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感慨到,《浮生六記》籌備的兩年沒有白等,在她看來,《浮生六記》用昆曲的方式來呈現,是把文人的生活夢想、態度帶回到現實當中,它呼喚了一種有情有趣的文人生活。
“看似《浮生六記》好像與現實不那么緊密,但實際上在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中,它是一股清流。”仲呈祥表示,“余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這是沈復或者說是知識分子最可貴的東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浮生六記》乃個人心性之靈光,是沈復留給我們民族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與戲曲中大量描寫古代帝王將相的作品相比,“我們需要《浮生六記》這樣的昆曲,它直面普通知識分子的婚姻生活,表達了夫妻相處的最高境界,即精神志趣的一致性。”
編劇毓鉞認為,昆劇《浮生六記》以愛情作依托,其實是在呼喚一種不流俗的文人品格。“上海大劇院應該賣情侶套票、家庭聯票”,在《劇本》雜志副主編武丹丹看來,昆劇《浮生六記》是一部治愈系的作品,“它能修復我們這個時代千瘡百孔的精神家園,能讓我們在劇院中得到喘息與安撫,是當下緊張、浮躁生活的一劑良方”。
文學作品改編的再創造
把經典文學作品改編成舞臺劇不難,想改好卻不容易。《浮生六記》作為古典文學經典作品為人熟知,曾被無數次搬上戲劇、戲曲的舞臺,而此次羅周卻想寫一些不一樣的。“沈復的寫作開始于蕓娘去世之后,把他整個身心沉浸在對于過去歲月的留念和試圖挽回之中”,沈復的悲痛使愛不朽。這也是最能打動羅周的地方,也是她認為在充斥著“花式虐狗”的今天,《浮生六記》最具價值的地方,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她改編的切入點。學者榮廣潤評價到:從回煞切入,妙在此處,難在此處。沒有人知道真實的蕓娘是什么樣的,她之所以成為“最可愛的女性”,是因為她只存活在沈復的筆下,“在某種意義的幻想和希望中,被愛浸染著”。而自己能做的,便是用文學的力量去呼應沈復對蕓娘的思念,從而使沈復筆下的蕓娘從書中走向舞臺。正如她的老師張弘所說:我們今天之所以還能被《浮生六記》所打動,那是因為文學的力量。
在中國劇協顧問薛若琳看來,改編的古典文學作品要堅持四條:尊重原作的價值取向、尊重主人公人格定位、尊重原作故事的完整和重大情節的把握、尊重原作的地域特色和人物風格,這個劇本完全做到了四條要求。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黎繼德認為,在此基礎上,劇本對原著進行了再創造,這并不僅僅是形式轉化,而是真正的創造性轉化。尤其是其中蕓娘的角色處理達到了藝術的至境,她亦真亦幻,卻又有跡可循,心思十分巧妙。
值得一提的是,羅周在劇中虛構了一位人物:半夏,此舉被在座專家稱為神來之筆。“某種程度上,我就是半夏,我覺得這份愛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珍惜和呵護的”,羅周笑稱,半夏對沈復的深情卻不可得與沈復對蕓娘的癡愛卻難相守,形成了一個無法逆轉的回旋。在半夏面前,沈復或許“不近人情”,但正因如此,更顯得沈復對蕓娘的情深意切。半夏的存在象征著溫存的現實力量對二人美好感情的守護。正如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季國平說,半夏之所以可愛,因為她是一個世俗生活中的人物,而蕓娘則是理想中的人物,這也最近這幾年來,羅周最“私人化”的一次創作。而如何把握三位角色的輕重,專家們也各抒已見。
據悉,這部同名昆劇由上海大劇院出品、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演出,羅周擔綱編劇、馬俊豐擔任導演,施夏明飾演沈復、單雯飾演蕓娘,經過全新改編創作,將于今年7月13日在上海大劇院首演。
研討會由制作人林愷主持,盧昂、谷好好、李鴻良、孫建安、施夏明、單雯等參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