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疫情中的加拿大 藏在春日中的美麗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政府以及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呼吁,世界各國應加強信息共享與多方面合作,共同抗擊疫情,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近期,新冠肺炎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蔓延,我們在繼續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的同時,也十分關切、牽掛各國的抗疫情況。為此,中國作家網特邀請在海外的華人作家、翻譯家談談自己在疫情中的生活,以及對當地抗疫情況的觀察與思考。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希望作家翻譯家們的這些點滴記載、人文思考,能促成更理性、更深刻的理解與溝通,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為這場全球性的“戰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者
老楓樹的枝頭上,綴滿了粉紅色葉蕾,櫻桃粒大小,含苞待放。湖面上,幾只大雁在靜靜地游蕩,生機盎然,卻罕見行人的蹤跡。
躲在家中,已整整四周了。
風剛刮起時,湖上還結著厚實的冰。那時,一切似乎都很遙遠。
元旦剛過,學校的冬季學期便開課了。從中國歸來的留學生們,受不了詫異的目光,深恐被人誤認為帶病毒者,遭到嫌棄,很快便入鄉隨俗,摘除了口罩,于彷徨忐忑中,隨波逐流,擠在教室里上課。
元宵節來臨時,一年一度的“迎春茶話會”,在請示過學院領導意見后,依然照常舉辦了。
玻璃大廳里,掛起了一盞盞玲瓏剔透的紅燈籠。擴音器中,播放著優美婉轉的中國民樂。幾位校領導主動抽空,前來幫忙,把驢打滾、炸春卷、清真餃子、芝麻球,一一分發到排隊等候的來賓手中。
學生們一面品嘗著美食,一面小心翼翼地拿起毛筆,蘸了墨汁,試著在紅紙上臨摹下那個充滿異國情調的“?!弊?。
想起在遠方與病魔日夜鏖戰的父老鄉親,想起那一條條在瞬間離去的鮮活的生命,我只能在心底默念,愿上帝之手,早日把福祉降臨人間。
見我面含憂色,卻強作歡顏,校長傅文笛(Wendy Fletcher)體貼地安慰我,探問我遠在京城的親人,是否平安。
談到西方媒體上五花八門的傳言,她卻表示了對中國人民由衷的欽佩?!昂茈y想象,武漢的封城,令幾百上千萬人足不出戶的封城,在北美能夠做得到!”
的確,危機面前,大多數中國人會都會選擇個人服從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需要。而多數西方人首先會考慮的,是如何使個人自由得到充分的保障。是文化差異形成的不同呢,還是社會制度造成的?
英語系主任茱莉亞也感嘆地說,“聽說,中國要在10天之內平地而起,建一座醫院,簡直是天方夜譚??!彥,這是真的嗎?”
我點頭。真的。中國人能做到。
大千世界,一如既往地嘈雜紛亂。有海外同胞積極募捐籌款、郵寄抗疫物資、支援祖國人民的,也有關注點截然不同的看客。
“這場疫情,也許恰恰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啟示吧!人類在同一片藍天下生活,必須要學會消除誤解,互相扶持,才能共存?!蔽牡研iL說。
她的血液中,流淌著印第安原住民的基因,目光里閃爍著坦蕩、勇敢。不由得想起了她那個印第安原住民名字。如果直譯的話,就是“羽毛閃亮的渡鴉姑娘”,頗為繞口。渡鴉,乃烏鴉家族的一種。我曾暗里奇怪,為何不叫做“大雁”呢?轉念一想,還是先入為主了。世上的鳥兒本無辜,只是受了不同文化的牽累罷了。
面對失去的生命,印第安人的生死觀,也與我們不同。
前年夏天,國內學者們來這里開會。我曾帶領大家參觀了附近印第安人的保留地六族鎮。那位印第安老導游說,“我們信奉萬物有靈,人與各種動物、植物皆應和諧相處,互為依存,不分高低貴賤?!?/p>
探討到生死時,他說,部落里的人死后,親屬們會哀悼七天,埋葬在墓地里,留個記號。翌年忌日時,親屬會再次聚首,緬懷祭奠。
“但請記住,僅僅是第一年要這樣做,”老導游怕我誤解,繼續強調說?!按撕螅蠹冶阈鑿氐追砰_一切,不再悲傷,不再回來。”
“那么,如何讓后代銘記住祖先呢?”我曾不甘地追問。
“大雁需要嗎?小鹿需要嗎?還有水獺、浣熊、烏龜、麻鴿,數都數不清??!世界還不是照常運轉?一切都有自然之母看顧著呢,人們應當牢記的,只是尊重大自然!”老導游振振有詞地教育我。
當然,要想接受不同文化的理念,對背負著悠久卻沉重的文明包袱的其他民族來說,似乎都勉為其難。
該來的,還是來了。當政客們仍在媒體上口沫橫飛時,病毒的魔影,已在世界各個角落里悄悄彌漫。
在接踵而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降臨北美大地的風暴中,我又想起了老導游對我的啟迪。面對日日攀升的駭人的數字,在無奈中,至少我們多了一種戰勝心理負擔的角度。
冰雪在一日日消融,籠罩在校園里的陰霾,卻日復一日漸濃。
三月中旬的那一天,一切終于都撐不住了。滑鐵盧大學突然宣布關閉校園,所有課程,均改為在網上操作完成。
不再側目而視了,也不再譏諷嘲笑。終于學習起中國人,開始戴上了口罩。絲巾、乳罩、衛生巾、紙尿布,皆可蒙在嘴上,招搖過市,凸顯了這里的人們我行我素的超然。
連鎖效應,也排山倒海般撲來。中文課程尚好,歷年來穩健發展,未受沖擊。而依靠大量中國留學生迅速發展起來的日語和韓語課程,前景則堪憂。
近年來如日中天的英語國際短訓班,更是接二連三地被取消,造成英語部門斷崖式下跌?!靶⌒〉摹辈《?,便打翻了一船人。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金錢也失去了操縱的杠桿。
學校召開的視頻會議上,文笛校長用竭力鎮定的聲音,號召大家群策群力,共渡難關。
有人私下提出質疑:財政赤字,與自己的部門無關,憑什么要犧牲自己的利益,拯救落水者上船?
但更多的人則表示:愿將工資的十分之一捐贈出來,或把自己的課程,分給那些課程被取消的合同制教師,大家分吃鍋里剩下的飯。
“感謝大家!困境面前,我想起了社會主義的原則,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币曨l上,傳來了文笛激動的感嘆。
哦,知否知否,那是共產主義的原則?我悄悄地笑了。
污名化的硝煙,早已混淆了是非界限。不是嗎?到了今天,就連弘揚白求恩精神,竟然也只能以“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的面目出現。英雄若是泉下有知,是否會仰天長嘆?
白求恩離去,已整整80年了。他的精神再次激勵著人們,不分族裔,攜手抗戰。
嚴冬時,祖國人民正在激戰。我在海外捐贈者的隊伍里,欣喜地看到了一位老朋友的身影。他是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的全球外科主任艾瑞特醫生。他所創立的“加拿大白求恩醫學發展協會”,堅持為中國貧困地區的人民義務手術、培訓醫生,已默默堅持了20年。去年春天,艾瑞特醫生榮獲了中國大使館頒發的首屆“大使獎”。艱難時刻,他再次與中國人民攜手并肩。
開春時,北美大地陷入了恐慌。我接到了“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老總們打來的電話。他們希望能為白求恩故鄉的人民,略盡綿薄奉獻。接下來,在中國大使館的幫助下,我終于聯絡上了白求恩故鄉葛瑞文赫斯特市的市長保羅?.凱利先生,向他轉達了中國人民的真誠關懷。
災難再次提醒了人類,我們頭頂同一片藍天,命運相連。
清明節那天,我參加了同事們聯手舉辦的“綠茶聚會”。視頻中,大家各自品嘗著在中國購買的綠茶,以此紀念訪華一周年。
去年的這個日子里,大家跟隨著我,踏上了傳說中的華夏大地。回到加拿大后,他們瞞著我,悄悄制作了一本紀念冊,配上詩文、圖片,帶給我滿懷的驚喜與感動。
站在窗前,眺望著陽光下清澈的湖水,悠然自得的大雁,我想起了那本紀念冊中的幾行詩句:
歷史留下了癡迷,藏在春日中的美麗。
街巷間繁花似錦,滿眼跳躍著新意。
護城河水清清,映射出今天的奇跡。
古寺蒼松郁郁,慰撫著心頭的戰栗。
漢白玉雕的祭壇,無言地敘述驕傲的往昔。
回音壁前的低語,把誓言送往遙遠的星際。
長城上一磚一瓦,鐫刻著無數英雄的足履。
旅途中一點一滴,構筑成鮮活的中國記憶。
是的,災難終將會過去,歷史會鐫刻下今天的癡迷,而人們也不會忘記,那藏在春日中的美麗。
(2020年4月12日,復活節,寫于加拿大滑鐵盧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