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瑤族)|獲獎作品:《駐村筆記》獲獎感言
紅日
紅日:本名潘紅日,男,瑤族,1963年生于廣西都安。河池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廣西作協副主席。著有《述職報告》《請君入席》《回來》《補糧》等。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群眾座談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我意識到,這將是未來一個時期我們國家的重要戰略和重大行動。作為從事現實題材創作的作家,要主動投入到時代的大潮中去,創作出反映時代風貌的文學作品。2015年3月,我向河池市委報名到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黃金鎮寺門村擔任扶貧工作隊員。當年10月,我被任命為寺門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兩年時間里,我切實挑起擔子,撲下身子,真正進入到第一書記的角色中去,和鄉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員一道親身參與了脫貧攻堅全過程。
駐村讓我看到了脫貧攻堅的真實場景,也看到了精準扶貧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貧困戶尚未確定時,我在村里見到的是一種眼神;貧困戶確定后,我看到了兩種甚至是三種以上的眼神,這些眼神常常令我徹夜難眠。
駐村讓我看到了第一書記的真實形象。他們有的辭別嬌妻幼兒,有的把父母托付給親戚鄰居,毅然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他們沒有雙休日、節假日,連吃飯時都要打著電話,匯報一個又一個數據,回答一個又一個問題。他們用心做事,傾情為民,為群眾鋪路搭橋、蓋房蓄水。他們幫助貧困戶就業找門路,自己的配偶卻可能還在家待業。他們一年難得見到父母,卻天天見到幫扶戶。他們把村里當作自己的家,把駐村工作當作家務事來做。有的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因為意外事故、勞累過度永遠長眠在脫貧攻堅的陣地上。他們是新時代可親可敬的一個群體。
駐村讓我看到了精準扶貧給深度極度貧困地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兩不愁三保障”在貧困山區生根開花結果。山區群眾祖祖輩輩的愿望終于得到實現,人民群眾發自內心地感謝黨和政府。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積淀多少故事。兩年駐村激發了我書寫《駐村筆記》的創作靈感,豐富了我的創作素材,拓寬了創作視野,拉近了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思想上得到了洗禮,藝術上得到了提高。今后,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的要求,更加自覺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斷創作出更多群眾喜愛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