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桲欏山》研討會舉行
11月20日,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陳廷佑長篇小說《桲欏山》研討會在京舉行。多位作家和文學評論家,多年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專家學者,部分在京文化界人士和讀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花山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郝建國和《桲欏山》責任編輯張鳳奇,因疫情影響,未能趕赴現場,分別在線上發來賀信和發言。郝建國在賀信里說,長篇小說《桲欏山》生動講述了一個當代農村生活變遷和實現美好生活的故事,深刻反映了當下農村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生動現實。塑造了張福祿、黎德山、黎占江、黎四清等具有新農民潛質的嶄新藝術形象。書中生動描寫了城鄉不同階層的人情世故,歌頌了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該書思想健康,主題積極,語言清新,構思精巧,故事性強。作品文筆老練,整體結構合理,文學語言富有特色,給人以很強的美學沖擊和閱讀感受,是一部農村題材的精品力作。
中國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劉文奎說:《桲欏山》里的主人公陶硯瓦,從農村長大,參軍后轉業進城工作,不忘報效家鄉,反哺家鄉,熱心幫助家鄉開展文旅事業,提升文化品位。反映了脫貧攻堅戰的一個側面,是一部充滿時代性的好作品。我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作者繼續往下寫,描寫城里人到農村去,發揮帶動作用,如何團結起來,成立合作社,盤活資源,全面建設富裕社會,讓鄉親們過上富裕生活。
中國散文學會會長葉梅說:《桲欏山》這部長篇小說,與作者的首部作品《龍脈》相呼應,傾力關注現實,關注鄉村振興尤其是鄉村文化振興。作者經過多年的生活積累和細致觀察,擷取大量生動感人的故事及細節,動心動情地塑造了一個個具有鮮明性格特征的人物,表現了當代鄉村在基本實現小康之后,在對美好生活不斷向往之中,更多賦予了心靈上、精神上的追求和探索,同時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開掘和新的展現。
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黃賓堂認為《桲欏山》里有兩個場,一個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的京城文化場,另一個是陶村的桲欏山這個場。文化能潤人也能化人。王良利被雙規,通過書法打開心結;面對女兒婚事,他又把自己封閉起來,也是通過一個筆會,讓他恢復生活勇氣。這些情節設計頗具匠心。桲欏山這個場,寄托著對祖宗的懷念,見證了祖輩的辛勞,是村民們的守護神。通過啟動項目,賡續傳統,恢復生態,最后結尾以項目的開業盛典而結束。陳廷佑先生用心用情,將兩個氣場融匯在一起,形成了桲欏山的精神象征,意味深長。
農業農村部經濟發展中心主任金文成說,這部書描寫了鄉村振興需要“土氣”,時代的變革需要“洋氣”,文化建設又要有“古氣”?!稐K欏山》這三個氣,代表了鄉村的“魂”。我認為小說主人公陶硯瓦身上,有土氣、洋氣和古氣。他的名字三個字都來源于大地,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也有土氣,這個土代表的是平凡人的質樸,真誠;進城之后,出入高樓大廈,見識廣了,眼界寬了,身上有了洋氣;他國學知識豐富,會作詩,會書法,體現出他身上的古氣。我感覺作者在找根,找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根,實際上是農耕文明的根。我們經過大變革,原來的結構正在打碎。鄉村文化的振興非常關鍵,既要“塑形”,又要“鑄魂”。陶硯瓦是一個鄉賢,他具備了三氣,用飽滿真情回饋家鄉,樂觀豁達,不退縮,塑形筑魂,給家鄉陶村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作家解璽璋認為,陳廷佑先生的寫作不動聲色,沉得住氣,刻畫生活的原生態樣貌。比如刻畫宗族、人文倫理關系,寫法含蓄收斂,不張揚,許多細節描寫,看似平淡,幾筆帶過,實際勾連起來,反映了一個時代。我們常??吹浇o農村、給農民送去什么,帶去什么。讀了《桲欏山》這本書,發現陳廷佑先生思考的是從農村里、從農民身上發現什么。這個角度,這種意識,更加可貴。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王改正評價《桲欏山》與《龍脈》一脈相承,依然是滿懷深情,娓娓道來,保持了現實主義的風格,是關于國史家史,關于家園土地的精品之作,是反映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現實精神的佳作,也是習總書記“兩山理論”在當下的反映。陳廷佑先生是詩詞賦的高手,《桲欏山》是詩人寫小說,作者用詩性的文字來講述中國故事,獨樹一幟。
《桲欏山》作者陳廷佑講述了自己創作的心路歷程:第一部長篇《龍脈》的內容,是以寫機關為主,兼有老家衡水深州、以及服役過的軍隊。隨著十八大的召開,黨和國家對扶貧事業、對鄉村振興事業、對生態保護事業、對公共交通事業都加大了力度,衡水深州的面貌為之大變,第二部長篇小說的重點便轉移到衡水深州的陶村。陳廷佑透露,“龍脈三部曲”第三部已經開始動筆。
研討會上發言的還有劉福治、鄭暉、興安、王景山、孟祥寧、何濟洲、張艷紅、張亮京等。他們認為《桲欏山》講述的故事從上世紀70年代到改革開放以后農村的發展變化,飽含半個世紀的農村變遷史。本書出版契合了目前黨和國家提出的振興鄉村戰略,歌頌了廣大農村與時俱進的巨大變化。
- 《流的金 流的情——雙流紀事》: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雙流樣板”[2022-02-14]
- 新作談|《鄉村造夢記》:一個真真切切的鄉村中國夢[2022-02-14]
- 網絡作家意千重講述鄉村振興背后故事:公益有回響,文學有力量[2022-01-27]
- 《小康之路——呼和浩特市脫貧攻堅報告文學集》新書發布會舉行[2021-12-30]
- 紀念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贛開幕[2021-12-19]
- 四川作家該如何更好書寫鄉村振興?[2021-12-09]
- 文學名家與密云鄉土作者共話創作[2021-11-30]
- 范穩:“創作一部長篇,也與種一塊田無異。”[202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