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文學豫軍”的時代答卷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時代為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可為。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作重要講話,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為時代和人民放歌,鑄就文藝高峰。本期《青聽》,我們對話河南省文聯主席、河南省作協主席邵麗,聊一聊文學的那些事兒。
記者: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什么樣的感受?
邵麗:這次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其實我一直在這么做,深入生活非常重要,比如我要寫社會主義新農村,肯定要深入生活,它不是指那種浮光掠影的,走馬觀花似的。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生活中間,交流也是生活,有時候只是一瞬間,就能打動你。日常生活就是我們普通百姓最重要的,真正的好作品就是寫日常。我們要應總書記的要求,堅持新時代的文學立場。所以我們還是寫當下,寫現在大的時代變遷。
我的《黃河故事》得到第19屆百花獎的中篇小說獎。總書記讓講好黃河故事,我沒有從大的視角去講,我所理解的黃河故事,它就是我們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大敘事,小切口,我從一個家庭的變化,反映整個大時代的變遷。反映了河南、鄭州。所以,《黃河故事》符合總書記對我們的期待和要求。
記者:《黃河故事》當中哪個細節是最打動您自己的?
邵麗:母女之間那種既愛又恨,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我寫到這一點的時候,事實上我想的是我自己的母親,因為我父親已經不在了,所以這么多年,我經常想,如果讓我許一個愿,那唯一的愿望就是讓我的母親能再多活十年,讓我的家人們,親人們都健康。
記者:您的《黃河故事》和李佩甫老師的《河洛圖》,一個黃河,一個河洛,其實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很濃厚的中原氣息。您覺得您的作品當中體現了哪些比較可貴的河南的文化,河南的精神?
邵麗:我們河南文化淵源豐厚,這是我們河南能產生作家最重要的一個點,我在“7·20”時寫的《大地的回響》,展現了河南人的脊梁,河南人有一句話叫“事兒上見”,在關鍵的時候我們這種民族脊梁能夠得以體現,這就是我們河南人。河南人的文化素養,文化底蘊,滋養成了河南精神。
記者:對于這個時代來講,您覺得文藝工作者肩負著哪些使命?
邵麗:河南作家歷來就是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主,所以我們河南作家可以說全是現實主義寫作。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我們非常有信心能夠做得更好,能夠把我們的現實主義寫作發揮到極致。寫當下,寫中原,寫黃河,沒有人能比河南人更具先天優勢。
作為作家,我們要靠文字引領,用文字去引導下一代,把我們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記者: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看短視頻,視頻這種形式的崛起,對于傳統閱讀是不是一種沖擊?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說,您覺得文字的生命力和突破口在哪?怎樣才能更吸引年輕人?
邵麗:文字留得下,留得住。短視頻可能是一下吸引眼球比較快,除非有記憶深刻的東西,才能留得下,留得住,但是有很多東西它都是過眼云煙。但是文字,它能夠立得住,留得下。
記者:新的一年,還有哪些作品值得期待?
邵麗:我和上海文藝出版社簽了一條河和一座城,我想寫鄭州和黃河,但是目前,我還沒有完成,今年爭取能夠把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