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 id="oay06"></dl>
    <abbr id="oay06"><source id="oay06"></source></abbr>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微光成炬 點亮星空 ——寫在《燈盞2021》出版之際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李英俊 鄧潔舲 杜 佳  2022年08月19日08:07

    編者按:

    2022年5月,中國作家網2021年度“文學之星”原創作品選《燈盞2021》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品選收錄作品均為入選中國作家網2021年度“本周之星”欄目的優秀原創作品,延續往年作品選的體裁,分為散文(13篇)、詩歌(20組)、小說(14篇),包括47位作者,總計35萬字。本期“文學觀瀾”我們請與文集選編相關的幾位編輯,就其出版談談印象與感想。

    《燈盞2021》書影


    文學的河流

    李英俊

    現在想來,最早參與編輯出版“燈盞”系列是在2020年年初。之所以參與進來,大概與我之前在出版社的工作經歷有關,畢竟有“前科”,操作起來自然“熟門熟路”。當然,這是玩笑話。事實上,一本書的出版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最初策劃到最終送到讀者諸君手中,中間要經歷千山萬水,一點也不亞于一個人滄桑的一生,書也有屬于自己的命運。2020年年初,正值疫情來襲,勢頭兇猛,響應政策,居家辦公,多多少少受此影響,出版比計劃晚了一些時間,等《燈盞·2019》終于面世,已經是2020年七月份的事情了。

    接下來兩年,即2020年和2021年的《燈盞》,與2019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出版時間提前,上下兩冊合二為一,去掉了內文插圖,開本變大,在色彩異常明亮的封面上重點突出了“燈盞”、“年份”、“文學之星”等元素。

    當然,不管外在“顏值”如何變化,“燈盞”系列內在的質地始終溫暖、包容,團結、鼓勵寫作者和廣大文學愛好者的初衷從未更改,希冀成為一個系列,一個辨識度極高的文學品牌的探索和勇氣絲毫不減。更重要的是,“燈盞”的作者一直都在,不僅僅是已經入選的作者(2018年43位,2019年73位,2020年48位,2021年47位),更是每一個注冊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并發表作品的作者朋友。

    除了網頁的日常更新外,審核原創頻道注冊用戶資料也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截止到這篇文章的寫作日期,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注冊用戶已達6萬余人,這個數字在當下社交媒體異常活躍的各類用戶排行榜單中,顯然不算高,甚至未必有可比性,但是,如果回到文學領域,對于已經走向邊緣正逐漸恢復正常化的文學本身來說,這也是一個令人欣喜的數字,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作者的年齡,也幾乎覆蓋了各個年齡段。有年齡較大的已經退休在家的老人,突然擁有大把時間,不知如何打發,就想到了文學,希望借助中國作家網這個平臺寫一點文字,重溫過往歲月。還有一些特別新鮮的面孔,00后大學生,在校高中生,甚至還有小學生,看他們的介紹文字,總讓我想起那些剛剛踏入文學世界的年輕寫作者,充滿活力,生猛勇敢,斗志昂揚,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每次審核后,我總忍不住都要回復一句“你好呀,加油寫呀!”有沒有用我并不清楚,只希望這句簡單的鼓勵能傳遞一點溫暖。在作者群中,有這樣一類寫作者讓我既感動又敬佩,由于種種原因,他們放棄了寫作,但文學的種子一直埋在心底,多年風吹雨淋也不能將其殺死,終于,堅硬的種子重新萌芽,他們選擇聽從內心的聲音,拿起筆來,又開始寫作。而更多的作者,介紹文字僅“文學愛好者”、“愛讀書,愛寫作”、“一個喜歡寫作的人”等寥寥幾字,文學可能只是他們生活中極小的一部分,有則錦上添花,沒有也無關緊要,生活要遠遠大于文學,他們對待文學平靜又從容,真是“養文學千日,用文學一時”,平時很少發文,一旦下筆,必然深情,勇敢,又熱烈,筆下流淌出的文字并不差。

    這些作者,所有這些不同年齡不同面貌的作者,受到文學的召喚,從不同的地方趕來,聚集于中國作家網這片文學園地,種桃種李種春風。

    今年三月份,正值2021年度《燈盞》編校完工階段,有一個作者突然聯系我。因為工作需要,我加了很多作者的微信,并未單獨建群,我一直覺得群里的公共信息會占用個人時間和注意力,并不妥當,所以,所有的工作都是一對一開展。他直接給我發微信,說文章作了修改和調整,希望能替換一下。我把文檔打開,發現只是修改了一處地名,部分段落略有調整。我一面回應他,一面想著如何與出版社的責任編輯說,因為在我看來,段落調整不調整意義并不大,所謂地名之差,兩個字似乎都可,但因為涉及方言,肯定得改。

    責任編輯袁藝方是一個細致又耐心的人,與她溝通很快修改,事后,她問我還有其他要修改的嗎?如果修改,要統一說。她還提醒我在書籍下廠印刷前,提前問作者的個人簡介有沒有變動。其實,此書出版過程中,我與她進行了數十次的溝通,關于47位作者的作品授權書,如何簽訂?電子版還是手寫版?關于封面設計,哪一種顏色和樣式更好看?更能體現作品風格?如何采用工藝設計突出封面上“文學之星”等元素?關于下廠印刷,一次又一次反復確認文稿;關于樣書郵寄,因為疫情,數次更改郵寄日期;等等。而每一次溝通,她都極為耐心地聽取我的看法,并恰當地給出她的建議。

    編輯之余,我還會接聽工作電話,來電大多是網站的作者和讀者。有一次,接到一個比較特別的電話,聽聲音,是一位老人,只是聲音有點渾濁,反復聽了好幾次才聽清楚。他說他是中國作家網的讀者,一直看網站上的文學作品,年齡大了,眼睛不太好,看得很慢。我在這邊細細聽著,也不知道他看的是原創頻道,還是“新作品”欄目。我嗯了一聲,聽他說下去。他說,網站上有些作品,寫得不賴,但都是節選,看到一半就沒了,能不能發個全文出來?遇到一篇好作品并不容易。我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看的是“新作品”欄目,而且還是一個認真的讀者。我說,好的。后面的“我盡量”三個字大概不太愿意從喉嚨里飛出來,聽起來極低,接近于無,他肯定沒聽到。“新作品”欄目里的作品有一些是從文學刊物的公眾號上直接轉來的,轉載時就是節選,并未獲取全文授權。看來,以后要盡量轉載全文。

    我以為他說完了,沒想到他還要接著說。他說,他很喜歡文學,自己也想寫一點發出來讓大家瞧瞧,知道網站有個“本周之星”,就是不知道如何注冊。“本周之星”是一個欄目,跟注冊用戶是兩碼事兒,我跟他解釋。他大概也并不知道,“本周之星”欄目的作者就是“燈盞”的作者,不管如何,他也是“燈盞”的一個讀者。于是我又把如何注冊用戶的大致流程一字一句講給他聽,盡可能緩慢,盡可能咬字清晰。沒想到那邊回過來一句,你說啥?我聽不懂。我怕再說一遍也是無用,話鋒一轉,問,您身邊有年輕人嗎?他說家里只有他一個人。我陷入了沉默。過了一會他又說,他兒子過兩天回來。我趕緊說,等他回來,讓他幫您注冊,年輕人應該知道如何操作。那邊哦了一聲,掛掉了電話。幸運的是,幾天后,一個年輕人打來電話,說他父親注冊成功,可以發文了。

    作者寫書,謀篇布局,刪減調度,極為講究,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如果不是對自己寫下的文字負責,他也不會如此,修改過程痛苦又麻煩,非寫作者不會知道。編者編書,策劃,編校,內文,封面,責編,美編,稿酬,定價,質檢,營銷,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負責,只為人與書的相遇。讀者讀書,早已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遇到真誠的文字和有趣的靈魂,心生歡喜,暗暗稱奇,仿佛靈魂受到撞擊,大喝一聲,拍案而起,這樣的讀者,肯定希望此書能傳之后世,被后人一遍又一遍閱讀。

    作者,編者,讀者,并不孤立,而是一個整體,是文學道路上的同行者。他們共同匯入文學的河流,與時間抗爭,與遺忘抗爭,像那些偉大的作品穿越時空來到我們面前一樣,他們獻上自己全部的熱愛,努力讓一本書穿越時空,穿越遺忘,成為不朽。

    我希望中國作家網的作者可以寫出這樣的書。我希望“燈盞”系列可以成為這樣的書。

    《燈盞2021》目錄頁

    春夜星空

    鄧潔舲

    我還記得給《燈盞2021》挑封面顏色的時候正是北京的春天,英俊很興奮地指著我那天的衣服說這個牛油果色不錯,于是他給我的衣服拍了照片,取了色,當然最后成品是不是這個顏色我也不知道,英俊那段時間一直沉迷在各種綠色中,色卡看得眼都要花了。《燈盞》收錄的是每一年的“本周之星”作者推薦作品,雖然“本周之星”欄目主要由我負責,但是《燈盞》的整個出書過程基本上是我的同事李英俊在對接和跟進,從初春開始,我將所有的文稿交給他后,他就一直默默地忙于這整件事,到了初夏,《燈盞2021》順利出版,拿到手后我非常喜愛這個漿果一樣充滿春天氣息的綠色,仿佛盛滿了整個春天的活力、清新,充滿新生的欲望。這本經歷了一整個春天誕生的書染上了春天的顏色,也具有了春天的治愈魔力。

    當我把它和另一本藍色的《燈盞2020》放在一起時,意味著,“本周之星”已經走入了2.0+的時代,不知不覺中欄目已經做到第三年了,一開始沒有想到能夠走到這么久遠,也沒想到會有越來越深的羈絆。最初只是處理最終的周星結果,更像是一個流程助手,到后來每周都參與到最終的審稿選定環節,在總結2020年的本周之星時我用了“拆盲盒”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每次的周星就像一個“盲盒”,是一片未知大陸,每周五面對收上來的周星推薦,一條一條整理、打開,就像拆盲盒一樣。2021年過去后,我一直在思考,我在這一年的“本周之星”工作中,在“拆盲盒”的驚喜基礎上,又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感受或感動呢?

    為了梳理出一個結論,我覺得應該從頭到尾再細致地回顧一遍,回頭看的過程我發現自己還真能記住不少當時的細節。2021年第1期周星作者張毛豆是一位非常活潑的女孩子,我一般情況下都是有點社恐的,所以很喜歡這樣的“社牛”,他們能夠很輕松地打破我的壁壘,打破那種文藝青年式的凄風苦雨的氛圍,從圍墻外伸出雙手把我拉了出去一起在溫暖的太陽底下嘮嗑吹水,但很奇怪的是非常鮮明活潑的她的小說卻很細膩溫柔,甚至是清苦,但又充滿了對苦難的包容與愛,我想這樣一個女孩子一定是內心極其柔軟豐富,是善良得很的。與張毛豆相反,組詩《山中》的作者王永苓則話不太多,似乎是一個靦腆的年輕女孩子,今年因為《燈盞2021》的集結出版邀請她作為作者代表之一談了談創作感受和對“燈盞”的感受,她在文字中非常坦誠地吐露了自己近來遭遇創作“瓶頸”的心聲,近一年她沒有再上傳過新作,所以最近我很開心能看到審稿老師們的每日推薦里終于再次出現了這個久違的名字。對于另一位詩人秋華印象非常深刻的點就是他的照片,他身著迷彩服,站在一片藍色救災帳篷前,我無法猜測他是在哪一年哪一處拍下這張照片的,但我想他一定像“一顆飽滿的石頭/隱藏著內心的傷痛/走近那聲吶喊”(《母親石之力》,秋華),走近那些需要幫助的困境中的人們。孫林源的《我記住的樹》是讓人很難忘記的一篇散文,從題目好像已經能感受到了,他雖然寫樹,卻有著強烈的“我”,“一片葉子落在我肩膀上,我仰頭望這棵長滿綠油油葉子的樹,很像我曾經爬過的那棵。”在評選年度文學之星的時候,孫林源也是讓多位評委記憶深刻的作者。同樣的,孫林源的照片也讓人印象深刻,他站在一片原野或是田野上,構圖微微傾斜,展現出了一種奇異的詩性與日常的微妙平衡,我覺得在我拿到的作者照片中也是比較獨一份的。燁水珠華是一位非常年輕的作者,當時他還在學校念書,我還記得他一開始的筆名叫“劉洶涌”,說實話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名字呢,就像他筆下的風一樣,洶涌著呼嘯著向歸處去。李躍慧就像她自己筆下的人物一樣熱情、善良,有著西南邊陲小城里努力地生活著的人們身上的質樸,也有生活的復雜與苦難,但她給我們的印象總是開朗活潑的,我依稀記得她在作者群中發出了“大家來云南的話一起吃燒烤”的熱情邀請,這實在加深了我對五彩云南的向往。《鐵的紫煙(組詩)》作者陳中明是一位沉默的作者,寫到這里我發現我們大部分的作者都是比較沉默的,但都在沉默中不停歇地寫作著。從2021年4月到現在,陳中明在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發表了124組作品。在他的簡介里可以看到他做過建筑工、飯店雜工、送貨工、清潔工等,在工作之余,他說自己以詩緩解疲累以及充實在外東奔西闖的漂泊生活。每一次看到這樣的話語我都會在迷茫中再次確定,文學這“無用之物”也許還是有可取之處的。第31期“本周之星”木俞,她的《關于蘇茜》是目前為止“本周之星”推薦作品中唯一一篇因為篇幅原因我們只推送了節選的作品,這篇小說講述的故事很奇特,一個中國女子和她在非洲收養的黑人小孩,兩個蘇Xī一起在不同的城市流浪,如今看來莫名羨慕這種在世界各地的“游牧”生活。西厙給我的感覺是非常典型的“上海人”,帶著在南方濕潤的青綠色的空氣里生長的溫潤,以及上海這座中國最具現代意義感的城市的克制、冷靜、復雜和極高的專業度,在西厙的“本周之星”推薦作品中有兩首“寫生課”系列詩作:《寫生課:扳罾者》和《寫生課:垃圾分類員》,在此后,西厙又上傳了更多的“寫生課”系列作品,不得不說,“寫生”是對他的詩作的一個極好的刻畫。

    2021年,為了方便大家交流探討,我們建立了“本周之星”作者群。平時的討論我們并沒有做刻意引導,但是大家會非常主動地互相談起起自己的創作,分享自己看到的對于寫作有所助益的文章,傾訴自己在創作中遇到的阻遏,有和和樂樂的探討,當然也有激烈的爭鋒。我覺得都很好,文學式微的當下,能有這么一幫人,為了這“無用之學”聚集在一起, 就算是天天吵架我覺得也是一種幸運。所以這大概也是大家非常活躍地支持我們的各項舉措的原因吧,當我們在高考當天邀請大家進行“同題寫作”時,盡管時間緊迫,策劃得也非常突然,但最后的參與人數還是超乎我預期,并且在大家的支持下順利而完美地完成了一期推送。當我們在《燈盞2021》出版之際,邀請幾位作者代表談談他們的創作感想和對《燈盞》出版的感受,雖然對拍攝視頻沒有做硬性的要求,但有些十分靦腆內向的作者猶豫再三后,還是克服了對鏡頭的恐懼,發來視頻,我特別感動,我知道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善意、熱愛與支持。我想這并不是某一位作者或某幾位作者,而是每一位作者所共同擁有的,對文學的無限熱愛。

    雖然很想,但篇幅所限實在無法把我對每一個周星作者的各種細節感受都一一說出來,不過我想通過這盡可能多的刻面,也許能夠更進一步地準確而全面地描述這個群體。寫到這里我覺得自己不再能找到某一個精準的詞語來描述這個群體或者我的感受,無論是“拆盲盒”般的未知感還是“新大陸”般的新鮮感,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感受,他們每一個人都好像變得更加具體,充滿細節,無法被高度概括。他們每一個人都值得走近去細細看,在他們的作品和文字間挖掘和感知他們的熱情、活力、對生活的感知,我想《燈盞2021》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很好的機會。

    熱忱的旁觀

    杜 佳

    比起談論這本于今年春天問世的、收錄了2021年度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本周之星》欄目作者作品的文集,我想,更容易談論的當然還是一位位個性鮮明的寫作者,以及他們風格各異的作品。相比較日常最直接接觸每一位“本周之星”,或承擔作品選出版全部工作的兩位編輯、我的同事潔舲和英俊,負責“統籌”原創頻道整體工作的自己,更多時候處在一個“旁觀者”的位置,只不過,這個旁觀者絕做不到“冷眼” “作壁上觀”。比起潔舲、英俊兩位,為作品選出版一年中乃至具體到每一天,所付出的漫長而細致的努力,以及無數面向眾多寫作者“從不以微末而忽視”的往來回應,我的“旁觀”也許近乎隱身和透明,倒也從另一個視角見證了“燈盞照亮星星”的始末。

    原創頻道的工作體量,用“巨大”來形容絕無夸張。對此,作品選主編、中國作家網總編輯陳濤在序言中直言,“毋庸置疑,《燈盞》所收錄的作品是我們從成千上萬篇作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能夠從數量如此之巨的稿件中脫穎而出足見其藝術品質之優長”。截至2022年8月中旬,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通過注冊的原創用戶已達到6萬余人,以其中活躍用戶投稿平均水平計算,每日收到百篇左右投稿,體裁和形式涵蓋小說、詩歌、散文、紀實、長篇連載等。

    與體量巨大相對的,恐怕是“細微瑣碎”,我們似乎習慣了看到“巨大”“廣泛”這樣的詞匯,而容易因宏觀印象對實際情形喪失確切的感知力。事實上,如果將這類詞投射到原創頻道的工作中審視,反而變得具體而可感——組成“巨大”的是每日不間斷增長的注冊用戶來稿,在這里,“數量如此之巨”絕非縹緲的樓閣,而恰恰是以“細微”甚至“瑣碎”來建筑。因著“互聯網”這個“我們”與寫作者間發生千絲萬縷聯系的載體特性,所有那些單個看起來或許顯得“瑣碎”“細微”的夢想與努力,得以匯聚作一個不斷膨大飽滿的空間,而又因個體的差別異常生動鮮活,真是有趣的“相對論”。有時,我一面登錄原創后臺,一面忍不住想,因著這個際遇,不論“你”在哪里,越過萬千山水,文學的星火總能無差別地抵達,或許也就此點燃了一顆熱忱的心,于是不免在心中再一次感嘆,互聯網真是一項人類偉大的發明。

    由于地域相隔,現實中不可能常常見面,維系編輯與作者關系最直接和重要的手段,除了通過原創系統投稿、審閱,無疑就是建立了大家同在的微信交流群。截至今年第29期“本周之星”、來自中國作家網駐站內刊《紅棉》推薦作者陳潤庭加入,這里已經是包含原創編輯和作者的、擁有129位成員的交流群。而這個數字遠遠不可能定格,必將長久而持續地被改寫。“旁觀”的樂趣之一,便是不時在這里了解作者朋友們形形色色的文學話題。有人因為新作被文學期刊選用而歡欣,有人因為陷入了寫作的瓶頸來找尋良方,而更多的,是對一些文學生活的分享,或者關于一次愉悅的閱讀體驗,或者關于一段與作家交往的經歷,或者關于常常趕赴的鎮子上的市集,抑或關于一條流淌在門前的小溪。潛藏在這些尋常話語字里行間的,不正是文學的樣貌之一種,細水長流、生生不息的樣子嗎?

    翻開《燈盞2021》,那些曾經在網頁、微信公眾號等不同終端讀到過的文字,如今見諸紙端,這再一次的相逢,平添了一份儀式感和神圣。我想,這一次不僅僅是入選作者,編輯出版這本作品選、為之誕生付出辛勞和努力的人們也得以重新審視這些文字,正因著書籍更加穩定和容易留存的屬性,這些勞動的結晶將巡游到更遠的遠方。

    除“本周之星”這個“第一重身份”,《燈盞》入選作者中不乏由原創頻道舉辦的征文比賽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入選《燈盞2021》小說卷的趙建平、李躍慧、張滿昌、楊帆等皆在此列。這些“雙料”乃至“多棲”身份的誕生,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作家網的原創作者隊伍正在不斷壯大和更新。熟面孔之外,越來越多的新鮮養分注入進來,完成了“融入”。

    在工作中總結和思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原創頻道首次舉辦小說征文大賽后,獲獎作者在調研過程中提出“獲獎作品可否推介給文學紙刊”這一建議,與網站建設原創平臺的規劃不謀而合,才讓我們更加堅定和確信了“什么才是寫作者所想所需”。

    僅以今年原創頻道散文征文大賽結果揭曉后,推介獲獎作品的工作策略為例說明。一等獎作品5篇將以專輯形式刊發在《散文選刊》;其余等次的獲獎作品除刊發在《天津文學》《大江文藝》等與網站有合作關系的專業文學期刊之外,也將陸續刊發于《秦都》《溫州文學》《府州文苑》《科爾沁文學》等中國作家網駐站內刊;《淠河》等駐站內刊則計劃陸續刊發散文征文大賽的全部獲獎作品。一方面,這些好消息我們都在第一時間分享到作者群,進一步調動了大家的創作熱情。另一方面,原創作者并非“單方面受益” ,經過一系列推介與合作,越來越多駐站內刊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開辟了專欄、吸收了優質稿源,在一年一度的內刊工作會議基礎上,進一步激發了內刊的活力,豐富了辦刊抓手。

    彼時,原創頻道的工作模式更接近“單線程”,《燈盞》有可能成為“光最后照亮的地方”;如今,在越來越清晰的工作思路和使用智能表格等更多元便捷的工作方法加持下,原創平臺建設和作者隊伍培養得到愈加有效的拓展,將過去那些表面缺乏連綴的點和面,逐漸打通為一個和諧有序的整體。原創工作思路由過去簡單的“做加法”,調整升級為一個“做乘法”的過程,“本周之星”、征文比賽、內刊工作、文集出版等各個樹木漸成森林之勢,蓬勃茁壯。

    我想,對《燈盞》最殷切的期待和最美好的祝福莫過于——未來,登上《燈盞》不再是中國作家網原創作品的“終極目標”,而只是一個愿景光明的起點。讓那些曾經閃爍于微末處的光,灼灼燃燒,照亮無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色多多在线视频| 日本黄色片下载|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播放线| 最新浮力影院地址第一页| 亚洲色图五月天|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99久久国产免费福利|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观看| 巨大一下一寸挤进校花|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一本大道无香蕉综合在线| 一级毛片大全免费播放| 美女隐私尿口视频网站|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va欧美精品|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成年丰满熟妇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青草| 99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jizz18性欧美|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在线观看日韩电影| 国产一级淫片a视频免费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www视频| 欧美激情在线精品video|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无遮挡很爽很污很黄在线网站| 一个色综合导航| 精品国产三级a|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杨贵妃艳史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大学生情侣酒店疯狂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