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舟攜《涼州十八拍》分享:河西走廊的民族大義
3 月 26 日,作家葉舟攜新作《涼州十八拍》做客南京先鋒書店,與學者、評論家汪政,學者、評論家王彬彬,詩人、作家雷平陽圍繞新書的創作歷程與藝術特色展開分享。分享會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常務副社長曹元勇主持。
《涼州十八拍》以現代版 " 趙氏孤兒 " 為故事內核,以古代十大名曲《胡笳十八拍》為結構,講述了清末民初發生在河西走廊尤其是以涼州為歷史舞臺的一個個龐大的生死故事,塑造了一批來自民間且擁有文化自覺與大義擔當的涼州子弟、義勇之士和熱血少年。作品將北疆邊地相關的歷史與傳說與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河西民間社會有機地融為一爐,同時以文學的方式呈現了西北腹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氛圍、經濟貿易、軍事歷史。小說共 134 萬字,是作者繼入圍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敦煌本紀》之后,為河西走廊立傳、發掘西部文化之密碼、尋找中華文明之精神原鄉的又一部雄心之作。
在價值多元的時代,回溯民族精神的源頭
19 歲寫下關于敦煌的第一首小詩之后,葉舟陸續出版了《大敦煌》《敦煌詩經》《藍色的敦煌》等一系列關于敦煌的作品,體裁包括短制、抒情詩、長詩、詩劇、散文等,2019 年出版的《敦煌本紀》是首部以小說筆法為敦煌立傳的長篇巨制。談及《涼州十八拍》的創作初衷,葉舟表示,《敦煌本紀》和《涼州十八拍》其實書寫了同一種精神內核,那就是 " 忠義 "," 忠義精神,是對中華文明的一種供養,對民族來路的一種認同,對中華文化的神圣皈依。"
葉舟認為,在當下價值觀多元、社會交往形態復雜的語境下,我們更需要反身回向生命的原初:我們是從哪里來的,我們的民族、國家、文明是從哪里來的," 在快步疾行的時候,真實要停下來回眸一望,看看我們曾經擁有什么,又丟失了什么。在這樣一個價值觀多元化的年代李,其實人和人之間的忠義精神真的是需要我們重新審定。"
這種對傳統民族精神的回溯和喚醒,在王彬彬看來,正是《涼州十八拍》及其作者葉舟的文化追求," 葉舟最深層次的文化苦心和文化擔當,是想喚醒我們這個民族曾經有過的價值觀念、人格風范,讓這些精神在今天的生活中復活。" 王彬彬認為,小說寫的雖然是 20 世紀上半葉的故事,書中對歷史、價值觀念、文化的態度以及評判,無不立足于對當下人們生存狀態的認識,其中能夠看到廣大中國人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也能夠看到歷史長河中幾千年來人類社會與文化的變遷過程。
" 這是一部寫給年輕人看的書,是一本呼喚少年、呼喚血性的書。是在越來越溫柔、越來越淺的時代,呼喚血氣方剛,呼喚敢于抗爭、敢于奮斗、敢于成就、敢于犧牲、敢于擔當的視死如歸精神。" 汪政從葉舟對民族精神的寫作中看到了另一個關鍵詞—— " 少年 ",從《敦煌本紀》到《涼州十八拍》," 少年精神 " 是葉舟寫作中重要的意象之一。
為什么如此鐘愛 " 少年 " 這個意象?葉舟回應," 少年中國,是書寫者的課題之一。"" 早期的詩歌,散文到后期的長篇小說,我一直在寫少年,寫兒子娃娃,在我內心就住著一個少年。少年就是追逐,是無畏,是生命力。" 葉舟直言自己對少年這個詞極端迷戀,因為這個詞就是他心中那些古老而孤獨的形象——霍去病、班超、求法僧 …… 葉舟說,通過少年精神的書寫,重新發現這個國家的邊疆,去眺望我們這個民族的少年時代,去厘清這一偉大文明的來路,并獲取今天的力量與擔當。
一部向古典致敬也值得被致敬的作品
《涼州十八拍》在精神內容上回溯傳統,敘事方式上也借鑒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敘事藝術。王彬彬認為,中國當代小說深受西方小說的影響,但以史傳傳統、文言小說、白話小說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敘事智慧也很發達," 從《敦煌本紀》到《涼州十八拍》,葉舟將中國文言小說、白話小說的敘事傳統與西方小說的敘事智慧很好地融合,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敘事方式。"
葉舟這種獨特的敘事方式和語言被汪政評價為 " 非常古樸,非常典雅,又非常正大。" 他認為葉舟通過化用《胡笳十八拍》和 " 托孤 " 的故事,在寫作中完成了一次向古典和經典的致敬,同時,作品雖然體量大,但作家精心編織的多重敘事結構以及敘事語言,讓作品擁有很強的戲劇性、故事感、愉悅性和可讀性。從中他也讀出了葉舟的付出," 在這樣一個人人都希望走捷徑的時候,能夠一個人沉浸下來,用 47 個月的時間,寫成這樣一部大書,我要向葉舟表示敬意。"
" 葉舟的寫作在中國當代文壇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寫作,他有使命感,有忠義、勇氣、血性等。僅從語言上來說,他的小說還保持著漢語的體溫、熱血。" 詩人雷平陽如是評價葉舟的寫作,在他看來,葉舟是一位對世間萬物充滿著好奇的作家,能夠隨時隨地燃燒寫作的激情,展開情緒的鋪張," 葉舟的野心是很大的,在寫這部小說時有一種‘創世’的感覺:這個世界由我來命名。剛剛汪政老師說的兩個字,就是‘正大’,面對天空、面對大地,甚至面對自己的良心,展開自己的寫作。"
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畢飛宇,以及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南京師范大學教授何平因故未能前來分享會現場,分別在線上表達對葉舟及《涼州十八拍》一書的祝賀。畢飛宇在賀辭中盛贊葉舟是 " 當代文壇的霍去病 ",何平則評價葉舟的文學理想是 " 當下中國文學的‘通西域’ "。
- “寫河西走廊,是我的天命”[2023-03-20]
- 葉舟:河西走廊是讀不完的大書,我愿終身為徒[2023-03-16]
- 長篇小說《涼州十八拍》:聚焦河西走廊 書寫民族大義[2023-03-09]
- 葉舟《涼州十八拍》:雕刻河西的大漠黃土[2023-03-03]
- 以“赤子之心”寫“少年精神” 葉舟用“除銹”的文學尋找西北腹地精氣神[2023-02-26]
- 《涼州十八拍》:用文學的形式為河西走廊立傳[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