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實事求是 甘做人民學生 ——中國作協“作家活動周”走進岳麓書院和第一師范
五月湖湘,處處勃發生機。5月24日一早,在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彥的帶領下,“作家活動周”受邀作家來到岳麓書院,與湖南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鄭佳明,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做互動交流。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主持活動,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一級巡視員肖凌之等一同參加活動。
參觀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始創于公元976年,歷經千年,弦歌不絕。1917年,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遷入岳麓書院辦學,懷揣實業報國夢想的校長賓步程,手書“實事求是”懸掛于岳麓書院講堂,將其作為校訓,引導學生從事實出發,崇尚科學、追求真理。
1917年至1919年,青年毛澤東兩度寄住岳麓書院,深受實事求是學風的熏陶。1945年,黨的七大將“實事求是”寫入黨章。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岳麓,作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的重要論述,為岳麓書院賦予新的生命。
鄭佳明、朱漢民與作家們”岳麓暢談“,邱華棟主持。
暢談現場,大家一起重溫實事求是,學習中華傳統歷史文化。
鄭佳明講到,岳麓書院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單位,也是重要的高等教育學府。實事求是的思想源自岳麓書院,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湖湘文化的精華,對近代湖南人才群體的崛起到了重要作用。“一部中國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寫就”。中國從救亡圖存到富民強國的轉型路上,以實事求是為指引,正確處理了理論與實踐、體與用之間的關系。
朱漢民談及實事求是與岳麓書院的淵源,不僅書院內最重要的匾額寫著“實事求是”,王夫之、魏源、曾國藩等曾在岳麓書院求學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他們的共同思想也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既是深厚的中華傳統思想的根源,在當下社會也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作家們表示,經過本次暢談,對岳麓書院、湖湘文化乃至中華文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對實事求是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悟。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傳統的精華為今后的創作助力。
當天下午,作家一行到橘子洲考察,領略湘江北去。
碧波浩淼,千里湘江,一方橘子洲,綿延數十里。詩圣杜甫曾寫下“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毛澤東同志在此揮毫而就《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成為永久絕唱。
觀新詩詞碑、臨朱張渡、瞻仰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與歷史對話、與時代交流,作家們了解到橘子洲浸染歷史煙云的深厚底蘊,理解了橘子洲錨定湖湘文化的紅色血脈。
隨后,作家們移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習“做人民的學生”。
第一師范歷史悠久,素有“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美譽。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在此求學、工作八個春秋,對第一師范感情深厚。1950年,他親筆為母校題寫了“第一師范”的校名,并題詞“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作為校訓。
沿著歷史的腳步,大家參觀了第一師范大禮堂、八班教室、毛澤東早期詩詞鑒賞展廳、八班寢室、文化墻報、“一代偉人從這里起步”主題陳列展廳等,感受歷史的煙云,感念偉人的成長歲月。
104教室,座無虛席。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龍永干向大家介紹“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題詞的背景與經過,并緊扣主題教育期間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著重闡釋了這一論述的文化內涵和理論淵源,及其給予文學創作的啟發。肖凌之主持活動。
肖凌之主持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龍永干做專題授課
“這一校訓是毛澤東思想的具體化體現,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鮮活體現。”龍永干認為,“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是對傳統“知行互發”哲學理念的繼承,也是根據馬克思主義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理論的創造;是毛澤東人民觀的體現,更是他長期革命經驗的總結和提煉。
談到這一論述對文學創作的啟示,龍永干表示,作家應真心“做人民的學生”,才能真正尋找到創作源泉;作家應虛心“做人民的學生”,才能深入實現創作的價值;作家應細心“做人民的學生”,才能寫出人民喜好的作品。
諄諄教誨催人奮進。大家表示,人民是歷史的主人,也是教育的主人。文學具有教化育人的作用,要成為人民的作家,必定也要積極向人民學習,從人民豐富的生活中汲取靈感,將其轉化為人民的精神財富,只有這樣才能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為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攝影: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