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開正芬芳
芙蓉,是花兒,還是灌木?
都不是。
這里的“芙蓉”,是一個底蘊深厚、文脈綿延的鐘秀之區。它位于湖南長沙主城區東部,瀏陽河從它懷中蜿蜒而過。仲夏時節,氤氳著煙火氣的芙蓉,正娓娓講述心靈的故事……
一
“莫著急,潘姨!”陳偉輕輕拍著潘鐵輝的肩膀說,“姐的手術一定會順利的。”
“真是讓大家操心了。”潘鐵輝聲音有些微弱,“都已經深夜一點多了,你們辛苦了,趕緊回家休息吧。”
“潘姨,我們必須等到姐做完手術,醒了麻藥。”陳偉說。
“有我們在,您就不要擔心。”社區的其他兩名工作人員握緊了潘鐵輝的手。
“可是,這樣麻煩你們,真是過意不去……”
“潘姨,您是我們社區的居民,誰家還不會遇到一些困難呀,您家的事,就是社區的事。”陳偉又拍了拍潘鐵輝的肩膀。
潘鐵輝想要說些什么,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她低下頭,拿出紙巾,擦了擦眼角的淚水。
那是2022年元月,一個雨夾雪的夜晚。
陳偉,八〇后,是長沙市芙蓉區凌霄社區黨委書記。從警校畢業后,他一頭扎進社區,一干就是二十年,輾轉社區多個崗位,與社區居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六十八歲的潘鐵輝,大家喊她潘姨,是長沙一家飲食公司的退休職工,家住凌霄社區。前幾年,老伴腦溢血去世,潘姨與女兒相依為命。人生無常,女兒又突遇疾病,需要緊急進行開顱手術。
此刻,坐在手術室外的潘鐵輝焦急萬分,陳偉的話像一粒定心丸,讓她心情平靜了些。這幾年社區對她家關照的一幕幕,就像電影一樣在潘鐵輝腦海中播放。
老伴剛剛離開時她無比悲痛,患上了輕度抑郁癥。社區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輪番到家里來陪伴她、疏導她,讓她的心靈得到慰藉,最終幫助她走出了心理陰影。
后來,女兒做生意虧了錢,家庭再度陷入困境,她和女兒變得迷茫。關鍵時刻,又是陳偉帶著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幫母女倆出主意、想辦法,陪著她們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對于陳偉書記,潘鐵輝與其他居民一樣,充滿感激,甚至有點心疼他。
一次,社區對環境進行改造。時間緊,任務重,在這個節骨眼上,陳偉生病了,但他連妻子都沒敢告訴,晚上一個人偷偷跑到附近的醫院打吊針。后來病情加重,陳偉走起路來一瘸一拐,才向家人吐露實情。
還有一次……
半夜兩點半,潘鐵輝聽見手術室傳來好消息:手術成功!
半年后,潘鐵輝的女兒身體完全康復,隨后又考了幼師資格證、廚師證、營養師證,找到了新工作。母女倆熱情地擁抱新生活。
家庭步入正軌,潘鐵輝坐不住了,想找點事做。
她是一名有著四十年黨齡的老黨員,年輕時干什么事都沖在前面,是單位里的優秀共產黨員;退休后也沒閑下來,喜歡參加志愿活動,還獲得了市級志愿者證書。
“陳書記,我申請回到志愿服務隊。”潘鐵輝來到陳偉的辦公室,直接明了地說,“現在老年組還缺個組長,我有決心和信心當好這個組長。”
凌霄社區有支志愿服務隊,叫“‘凌聚力’志愿服務隊”,由社區的熱心居民組成。這支隊伍不僅協助社區進行矛盾調解、文藝宣傳、文明勸導,還參與到了社區環保督查、勵志幫扶、食安幫查、治安巡邏等多方面的工作中。剛成立時,隊里只有十三人,如今發展到了五十余人,其中不乏退休老人。
對于潘鐵輝的申請,陳偉一點都不意外,但考慮到她的家庭情況,他委婉地說:“潘姨,您都快七十了,在社區里組織大家唱唱歌、跳跳舞就行了。”
潘鐵輝臉色一變,認真起來:“書記,你這是嫌我歲數大?”
陳偉一時不知說什么。他知道,在志愿服務隊,有不少年齡比潘鐵輝還大的老人,積極性與她一樣高。
“我是社區一名普通居民,但我也是一名黨員,黨員干事難道還講條件?”潘鐵輝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社區給了最大的幫助,社區就是我娘家。給娘家做事,還有錯?”
第二天,潘鐵輝以老年組組長的身份,奔走在社區居民需要的地方。
愛如春風,融化堅冰。
凌霄社區建立于上世紀90年代,是典型的老舊開放式社區,人員構成較為復雜,基礎設施普遍陳舊,公共文化與休閑場地缺失……工作千頭萬緒,關系盤根錯節,但有陳偉和社區居民們的勤勞和智慧,一塊又一塊“堅冰”被融化,一個又一個角落舊貌換新顏。
此刻,滿街的凌霄花正吐露著芬芳,清香怡人,同心廣場上,居民們三五成群地愜意游覽,暢聊社區的變化……
二
豐泉,長沙芙蓉區一口古井的名字。
這口古井是近二百年前由當地六十戶百姓集資興建的,井旁豎有石碑兩塊。后因年久失修,古井曾一度被毀。2006年,長沙市政部門在古井原址重新修復,命名“豐泉古井”。臨井的社區得名“豐泉古井社區”。
2017年春,古老的街巷洋溢著新風。
“什么是有機更新呀?”有居民不解。
會議上,居民將疑惑的眼神投向時任豐泉古井社區黨委書記龍欣。外表文靜的龍欣,干起事來風風火火,典型的湘妹子性格。
“有機更新是對街巷中已不適應城市社會生活的地方進行改建,激發它的活力,讓它重新發展和繁榮。”龍欣簡明地回答。
“更新到什么程度呢?”居民繼續問。
“具體來說,就是在不大拆大建、不破壞街巷體系、不破壞社區生態、不破壞建筑風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留住古城長沙的歷史記憶,留住湖湘文化的文脈精髓,留住城市發展的風格脈絡;改造亂象提升品質,改造設施完善功能,改善環境宜居宜游……”龍欣微笑著,條分縷析地繼續解釋,“簡單說,就是老建筑修舊如舊,留住城市的記憶,也留下大家的鄉愁。”
“白果園巷那么多古建筑,是拆還是修?”周羅生老人問道。六十八歲的他在白果園巷住了五十年,這里的一切都融進了他的生命。
“周爹,這里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紀50年代前,甚至不少是C、D級危房,已經不符合現代都市生活的要求了。我們不僅要拆除違章建筑,還要對一些古建筑進行修復,修舊如舊,根據照片一比一還原。”龍欣說。
“我家還是老棚屋,沒有單獨的廁所,也沒有廚房,屋內昏暗,院子破舊,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像我家這樣的情況能不能更新?”周羅生又問。
“肯定更新!必須更新!”龍欣提高聲音說,“我們就是要在保留原有建筑風貌的同時,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質,這就是‘有機更新’的目的。”
…………
居民動員會上,大家相視而笑,互相點頭稱贊。
不過,盡管居民基本認同有機更新理念,也都希望留下文化根脈,但要真正落到實處,談何容易。
單是老舊小區改造這件事,讓所有居民都能達成統一意見,就花了不少力氣。
“施工改建會不會擾民?”
“我們個人要不要花錢?”
“改造后大概是什么樣子?”
…………
面對居民一系列的疑問,龍欣他們聯合街道,聯系相關部門答疑解惑,并將改造效果圖一一送達居民手中,充分征求居民意見。
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幾番溝通協調,居民從一開始的不理解,甚至個別人反對,到慢慢支持建設、主動參與治理。
古建筑的修復,需要精細到近乎苛刻的工藝水平。白果園巷努力復原歷史步道,重新拾起一批曾掩埋于街頭巷尾的文化碎片,拆下一磚一瓦都予以編號,都盡量使用原部件,替換時選同類舊材,以保存悠長古韻。
這不同于一般的棚改。老民居、老建筑、老風貌、老情懷得留存,居民的安居夢得實現。
第一次上門,項目組就給房子做了個全面“體檢”,開出了“藥方”:更換樓梯、加蓋廚廁、修補漏水、改建花園……
但項目組也提出三個要求:拆除違章棚子,施工期間自找住處,改建完自行裝修室內。
“政策已經很好了,沒理由不配合。”周羅生帶頭主動騰房。
其他居民二話沒說,也紛紛行動起來。
“這次改造不僅讓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小區共治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豐泉古井社區現任九〇后黨委書記唐可,對于社區的這次有機更新深有感觸,“留住了文化,就留住了根脈。”
這是芙蓉區的一個縮影。一個又一個溫馨的場景,一處又一處迷人的美景,如雨后春筍般在芙蓉區涌現……
漫步豐泉古街巷,古香古色的建筑,悠長的麻石路,開闊的花園,便民的桌椅,市民、游客正享受著下午茶的慢時光。
一邊是保存完好、充滿煙火氣的老街巷,一邊是日新月異的城市化建設,許多與老街巷相得益彰的新業態正悄然生長……這一老一新,譜寫了這座城市里的動人旋律。
三
來到郭天金的特色鹵粉店,已近傍晚。街巷里人來人往,鹵粉店前更是排起了長隊。
郭天金的鹵粉店位于芙蓉區走馬樓社區青石井巷,那是長沙老城區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巷之一,也是一條美食文化街,有一百八十多米長。
郭天金實在忙得抽不開身,女婿王勇前來幫忙。王勇也忙,一邊干活,一邊抽空與我聊天。
以前的青石井巷是出了名的臟亂差,商鋪招牌五花八門,垃圾堆放混亂,下水道經常堵塞,街巷地面滿是油污,行人滑倒的情況屢見不鮮。
環境不佳,管理不到位,顧客不愿意來,鹵粉店的生意自然也不怎么樣。剛開始,郭天金的店鋪只有二十四平方米,燒的還是煤球,沒有油煙凈化器,一天到晚店面灰頭土臉,只能勉強維持生意。
這樣下去可不行啊,怎么辦?
關鍵時候,社區出面了。
“能不能社區引領、商家參與,成立青石井巷商家‘自治聯盟’,實行商家‘自治’?”走馬樓社區公共服務中心里,一位社區負責人提議。
社區把想法跟二十多名商鋪經營者一說,他們異口同聲地贊成。
每月召開一次商家“自治會議”,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發表意見,只要有利于青石井巷的,社區一一采納。
每月開展門前五包評比會,評五好門店、網紅門店等,既鼓勵了商家,也招攬了顧客。
反復宣傳垃圾分類,廚余垃圾定時定點統一收集和清運,每天清理下水道油污,每周五清洗青石井巷街面。
統一制作花箱、燈籠、椅子、遮陽傘,規范修建綠化帶……
環境好了,他們的生意越來越興旺,顧客對青石井巷的評價也越來越高。郭天金由開始的一個門面發展到三個門面,排隊吃粉的隊伍越來越長。
走馬樓社區黨委書記丁娟告訴我,他們社區雖然面積不大,但這里所處的五一商圈中心地帶,是長沙城市主軸中心,也是“城市會客廳”。他們加強黨建引領,實行樓長制,各級領導擔任樓長,并將整個社區劃分為六大網格,配備網格力量。
青石井巷情況復雜,僅僅靠網格力量還不夠。家住新世紀商貿城的戴友如大姐,退休后依然發揮余熱,成為五一商圈志愿服務站的一名志愿者。
她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去年“五一”的一個晚上,正在巡邏的她碰到一對來自江蘇蘇州的母女。看著她們背著大包,提著行李,急得滿頭大汗,戴友如跑上前問需要提供什么幫助?原來她們是為找不到賓館發愁。戴友如立即給社區內的賓館挨個打電話,總算找到一家還有空房的。戴友如不僅帶這對母女到了賓館,還向她們介紹長沙的名勝古跡和網紅打卡地,為她們規劃旅游線路。直到把母女倆安頓好,戴友如才離開。
讓戴友如沒想到的是,這一個小小的舉動,溫暖了這對母女的心。母親是老師,女兒是新媒體從業者。回到蘇州后,母親逢人便說長沙的風景和溫情,女兒制作了一系列關于長沙美景美食的短視頻,發布到網絡上,引來點贊一片。
凌霄社區、豐泉古井社區、走馬樓社區……它們是城市的“細胞”,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格”,但只有每一個細胞都健康,城市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
煙火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是人們尋找的安全感與歸屬感,還是一種傳承,一種繁華,一種安寧,是來自大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夜色漸濃,數千個青石井巷、數百個走馬樓社區亮起來了,星城長沙一片璀璨,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哦,我沉浸在這美妙的夜色與煙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