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 id="oay06"></dl>
    <abbr id="oay06"><source id="oay06"></source></abbr>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黑土地上的奮斗之歌
    來源:人民日報 | 劉國強  2023年07月10日07:55

    松花江和東遼河日夜歡唱,廣袤的松遼平原生機無限。這里是中國的大糧倉,而吉林省梨樹縣,則是別在大糧倉上的一枚勛章。

    梨樹縣位于吉林省西南部,是聞名全國的產糧大縣。為了保護這里的黑土地,梨樹縣總結出了“梨樹模式”——以“保護性耕作”為中心,秸稈覆蓋、機械種植、輪替休耕、規模經營。“梨樹模式”所到之處,環境好了,土壤好了,化肥少了,成本低了,產量高了,農民富了。

    這是一首豐收的大合唱,這是一首奮斗的大合唱。農業專家、農業科技人員、農民帶頭人以及許多農民朋友,在這片黑土地上唱著不同的聲部,歌聲飛出東北、飛向各地,匯入新時代農業發展的樂章……

    是誰寫下了“梨樹模式”的第一個音符?

    這得從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說起。這位魁梧的東北大漢,寬黑的臉,寬大的手,說話嗓音洪亮,走路嗵嗵作響。

    當年,王貴滿從農學院一畢業,便急不可耐地回到家鄉梨樹縣,一個猛子扎進廣袤原野,一口氣“潛游”40年,抬頭時,已是滿頭白發。他對家鄉的黑土地有特殊的感情。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看到大風抓起黑土一把一把揚上天空,他就一陣陣心疼。這抓一把能攥出油花的黑土,都是種莊稼最好的土啊!黑土沉積1厘米厚,需要200年到400年時間。但黑土層肉眼可見地變薄,甚至露出下面的黃土、成為鄉親們口中的“破皮黃”,只需要短短幾十年。王貴滿不停地思考:這些寶貝怎樣才能保住呢?

    2004年,王貴滿與農業專家合作,在梨樹縣搞了100畝示范田。秋收后,他把田里的玉米稈“高留茬”40厘米,讓玉米根須錨一樣抓牢大地,護住黑土。這一下,改變了鄉親們代代相傳的耕作習慣:哪有地上留那么高的玉米茬的?人們已經習慣播種前把土地收拾得非常疏松,秋收后不僅要把秸稈收走,春天播種前,連根茬都要刨出去。殊不知,正是這種習慣,導致土地裸露,一刮風下雨,黑土就會流失。鄉親們一時不買賬,王貴滿只能苦口婆心做工作。

    兩年后,在研究人員建議下,王貴滿又做了黑土地保護的“升級版”,集中200畝連片土地作為示范基地,進行玉米秸稈免耕技術試驗。用秸稈給黑土地蓋上一床“大被”,保護黑土不被大風刮走,降雨時也可有效減少土壤流失,秸稈腐爛后還能變成有機肥料。

    村民再次強烈反對:這多麻煩?按村里的老法子,秋收時掰下玉米棒,把秸稈一把火燒了,多省事啊!王貴滿組織全站所有人員走村串戶做工作:施化肥越多,土地越板結,秸稈還田能提高糧食產量,能培肥地力,把不好的地變成好地。

    有的村民聽不進去,王貴滿直接把“大實話”攤開了講:一起風,有秸稈保護的地方,別人家的好土就往這刮;如果沒有秸稈覆蓋,你家的好土就被刮到別人家地里。哪怕一年風刮走幾毫米,100年就是幾十厘米,到你兒子、孫子那輩,還能有好地種?為了能把一塊好地留給后代,我們必須這樣做!

    示范基地終于掛牌成立,卻又遇到新挑戰:現有的播種機不好用,導致苗出不齊、高矮不一。大家七嘴八舌問王貴滿怎么辦,王貴滿說:“我也不知道怎么辦,但再難,總比咱們國家的飛船上天要容易得多吧?”他以個人名義籌借10萬元錢,組建了以農民“土專家”為班底的團隊,吹響研發農機的沖鋒號。

    王貴滿懷揣“辦法總比困難多”的信念,組建農民研發小組,起五更、睡半夜,和大家一起研制、改裝免耕播種機。

    這么復雜的機械設備,要由農民們自己投資、自己研發、“跨界”攻堅,難度可想而知。王貴滿很有前瞻性地鼓勵大家:“我們不是小打小鬧!我們一定要把機器做出來,要把保護黑土地的耕作方法推廣到全縣、全省,推廣到整個東北,再推廣到全國去!”

    王貴滿自己也鉚上了十二分的勁。他用一個個不眠的夜晚,換來一份份研發報告;用一摞摞寫滿眉批的磚頭厚的圖書,砸倒一堵堵技術“高墻”。每有一項進步,大家歡呼雀躍;到地里一試,這不行那不行,開回去再戰!一部機器,這里截短、那里加長,角度、靈活度,差一點都不行,整個機身到處是焊口,不知拆拆裝裝了多少遍……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2008年,這個“土專家”團隊研發的第一臺免耕播種機終于問世!

    這些豪氣的農民,把專利技術免費贈送給工廠,期待工廠生產更多更專業的產品,讓更多的農機在浩瀚的黑土地上邊走邊唱。

    這幾年,這些“土工匠”又把機器“升級迭代”了好多次,增加了多種新功能,過去3種機器、分3步進地才能完成的作業,現在一臺機器一次就完成了!和純人力作業相比,效率更是天差地別。減少油量消耗,減少農機手開支,減少化肥施用量,耕作成本顯著下降。農機手們采取智能化導航作業,田壟筆直延伸,大地如詩如畫!

    秸稈全覆蓋還田試點成功,只是第一步。想要大面積普及推廣這項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梨樹縣農技總站農藝師趙曉霞,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老牌大學生。她數十年穿行田間地頭,與農民面對面打交道,手把手教授技術,一些歲數大的鄉親親切地稱她為“干閨女”。

    有時候,為了推廣新技術,一向溫婉和氣的“干閨女”也要拉下臉面——對著一大群人大聲講解秸稈還田的種種好處,嗓子都喊啞了;她還挑跟自己近的鄉親“壓任務”:給“干閨女”個面子,你帶個頭吧!

    實施起來確有難度。機器作業面寬,一次播種6條壟。可一家農戶只有兩三條壟,非得大家“合伙”才行。盡管趙曉霞的游說熱情如火、聲情并茂,可鄉親們紛紛搖頭。他們認準一個理:凡是自己沒嘗到甜頭的事,你就是說出花來,也不信!

    趙曉霞毫不氣餒,找到當時擔任林海鎮揣洼子村黨支部書記的崔憲臣,請他用秸稈全覆蓋的播種方式,在他承包的風沙地上給鄉親們“打個樣”。

    這塊鹽堿地,每年只能耕種1/3,一多半荒地被黃沙、蘆葦蒿草霸占。秸稈全覆蓋真養地啊,眼見這塊撂荒一大半的地一年一變樣,幾年下來就實現“全苗”,產量也上了一個臺階。

    崔憲臣也是個急性子。他先是讓親戚們帶頭干,地里剛有起色,就深入鄉親們中間,一家一家做工作,力推秸稈還田耕種法……揣洼子村共有約1.9萬畝土地,含2250畝風沙地和鹽堿灘。采用“梨樹模式”秸稈全部還田后,玉米方陣以勢不可當的豪氣整齊推進,喝退了蘆葦和野草,喝退了風蝕水蝕災害。寶貴的土地一舉甩掉戴了多少年的“差地”帽子,重新披上綠裝。

    揣洼子村玉米年產量大增,部分地塊增收23%!揣洼子村迅速成為熱門村和樣板村,成為普及“梨樹模式”的先行者。

    隨著社會發展,進城務工的壯勞力越來越多。面對“良田少人耕”的情況,梨樹人找到一劑良方:組織留守農民加入合作社。

    當地農人陶勇在十家堡鎮西黑嘴子村辦的合作社,集中了300公頃土地組建新試驗田。這是“梨樹模式”的升級版:與大型國企深度合作,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力軍,以集中連片的300公頃土地為一個實施單元,讓農資采購、農機作業、人員配置和資金使用的效率最大化。合作社的收益穩定攀升,“綠”了環境,“肥”了黑土,鼓了腰包。農戶們到合作社勞動掙一份錢,年底還享受分紅。

    種糧大戶盧偉,開辦的合作社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糧食連年豐產,還在當地首開“指尖種地”先河:“借助衛星定位系統,大農機干起了‘繡花活’,一壟壟種子播下去,如同尺子畫線一樣筆直。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如今都成了種田的好幫手,我們穿著皮鞋就把田種了。”

    據有關機構測定,由于實現了保土、保水和增加土壤有機質,采用“梨樹模式”的地塊與傳統耕作方式相比平均增產8%到10%,減少土壤流失80%,試驗田的土壤保水能力也大幅提高。梨樹縣干旱多發,僅“保水”這一項,旱年里就能讓土地增產30%。在梨樹鎮泉眼溝村玉米帶,深扎的玉米根系竟長達120多厘米。這些傘狀根系從肥沃的土壤里源源不斷吸收營養,確保玉米高產高質,更有力支撐著畜牧業的發展。

    田畝縱橫,農機奔忙,今天的黑土地,正孕育著又一場豐收,正唱響起奮斗的歡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与动zoz0大全|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黄页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毛片100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 97国产在线公开免费观看| 欧美一级做一级做片性十三| 2019国产开嫩苞视频|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天堂资源最新版中文种子|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视频综合网| 黄瓜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恸哭の女教师大桥未久| 四虎在线播放免费永久视频| 福利所第一导航| 高清videosgratis欧洲69| 国产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软件|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黄日本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在线观看免费毛片|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图片| 好大好爽再深一点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免费观看| 香港特级三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国产|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十七岁在线观看资源网|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一本大道香蕉在线影院|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欧美人与zoxxxx另类| 久草视频在线资源| 老师的被到爽羞羞漫画| 2019中文字幕在线电影免费| 黄网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