畀愚:家鄉熟悉的土地里,埋藏著我們最深切的情感
很高興來到臨沂,跟大家在一起參加這次“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的作家周活動。雖然,我是第一次踏上這塊傳說中的土地,但真正知道這個革命老區,還是在很小的時候,通過當時的一部電影《沂蒙頌》,我知道這里有座山叫沂蒙山,也記住了八個字,就是“軍民一家、水乳交融”。當時,我就有了一個夢想,就是想成為那名受傷的解放軍戰士。當然,現在時代賦予了“沂蒙精神”更加豐富的現實意義。
不過,成為一名解放軍,可以說我們這代人最初的夢想。
我出身在一個江南小鎮上,從小就被逼著背頌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它們跟《沂蒙頌》,跟許多戰爭年代的故事一樣,是我文學的啟蒙,也可以說我們這一代人思想的啟蒙。
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通過寫作,我從鄉村來到城市,在這個過程中,也一步步地見證了我們民族正在經歷的偉大復興。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我們的鄉村,可以說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革。
因為寫作的原因,因為生活習慣,我經常會去到一些田野鄉間,日新月異的鄉村面貌,讓人有種觸動心靈的震憾——我們固有意識里的那種鄉村,正在這片大地上被不斷更新,取而代之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美麗的田園景象。所以我認為,認識鄉村、理解鄉村,感受鄉村的變遷,意義重大,這里有一種時代的縮影。
我們從事寫作的人都知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寫作就是回家。我想,在每個作家的心里都有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我們的家鄉——那塊熟悉的土地里,埋藏著我們最深切的情感。尤其是在經歷了這么巨大的變遷之后,再去回望家鄉,我們會發現,我們在見證歷史、經歷歷史的同時,也在創造著歷史。我們每個人都為之付出了,這是我們一代人的驕傲,也是生活對文學的回饋。
新的時代催生新的思想,新思想引領新征程。中國作協提出的“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可以說是適逢其時,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文學創作的潮流——深入生活,深入到山鄉巨變的實踐中去,用全新的視野面對現實,扎根基層,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我想,作為一名中國作家,是要將屬于我們的時代記憶、我們的切身感悟融入到創作當中去,以文學的方式回應時代。面對社會現實和鄉村生活,寫出屬于我們的“山鄉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