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2023年第10期卷首語、目錄
卷首語
本刊2022年開設了專欄“長安西望”,該長篇散文以學術研究為根基、文學著述為載體,以西北大學考古隊在中亞的考古研究和重要發現為線索,為我們講述了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世紀絲綢之路上發生的歷史以及絲路文明的交流互鑒。特別呈現了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隊長王建新及其考古團隊打破西方學術壟斷,為國際考古界提供了嶄新的東方視角,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所做的不懈努力。2023 年8月,海未平的作品《長安西望:絲綢之路考古紀事》一書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出版發行。本期“特別推薦”做以小輯紀念,其中既有王建新教授解讀“絲綢之路考古為何需要東方視角”,也有李舫、鄔書林、劉東風、穆濤等幾位文學大家、出版家從不同角度談本書的價值與中華文化自信的構建,以及考古研究中的文學闡釋。
當下有大量文學及影視作品都以盛唐為創作背景,比如國產動漫電影《長安三萬里》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精良的制作,贏得了無數觀眾的青睞。而力圖還原“詩仙”、“詩圣”經歷的文學著作更是數不勝數。讀到作家吳昕孺的近作《君不見:李白寫給杜甫的十二封信》時依然眼前一亮,“我們代表著我們所遭逢的一切:盛唐、詩歌、仕途,以及包括情愛在內的日常生活。我們由于身處同一個時代,因而有著共同的命運:有過自得,也有種種不堪……”這是李白寫給杜甫的其中一封信。無論相遇相惜還是各自飄零,動如參商,兩位風格迥異的偉大詩人締造的曠世友誼,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譽為佳話。以往讀者更為熟悉的是作為超級大迷弟的杜甫寫給李白的詩,“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君不見”則別出心裁地呈現了李白回復杜甫的十二封信,以此延伸出詩人浩大宏闊的詩歌世界和波譎云詭的人生之旅。作者從李白抒懷酬知己的放達與率真中創新地發掘出一代詩仙的現代心靈,也讓讀者對詩人個體命運的沉浮與大唐的盛衰有了更直觀的體悟。
《春姨和玫瑰花》的作者陳百憂是一名從業十余年的三甲醫院精神科主治醫生,文章講述了一個躁狂癥阿姨和一個抑郁癥少女在醫院中相識及互相治愈的故事,她們成了彼此與這個世界的唯一出口。當有一天女孩在春姨的“刺激”下終于開口說話,陳百憂和師姐“蹦著腳在那高興,一摸臉全是眼淚。”這不是“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傳奇,而是充滿悲憫的生命哲學。“精神疾病好像一個牢籠,只有極少的人能夠從里面逃出去。這個是非常真實的事實。”真實的冷酷感,讓人猝不及防。“病的根源在于‘人’,普通醫生卻只看到‘病’。”治病的藥“僅能夠改善一部分癥狀”,而徹底根治,需要的是一個人打開另一個人的心鎖。陳百憂在數十年的探尋中試著尋找答案,如同她這個名字源于著名的抗抑郁藥“百憂解”,然而十多年了,依然無解。
這個時代有太多無病呻吟的作品過度沉湎于對自我病癥及時代癥候的述說,而真正對痛苦的透視則如日常般平靜,疏冷而激流暗涌。感謝記錄下這些平樸文字的醫者,關注精神疾病患者這一群體,也是照見每個人自身潛藏的痛苦和內在危機,讓人更加理解人的本質及其異化,這也是文學對人生局部的療愈。考察疾病與文學的關聯性,也具有長久探討的價值與現實意義。
龐 潔
目 錄
特別推薦·《長安西望:絲綢之路考古紀事》專輯
絲綢之路研究必須要有東方視角 / 王建新
大漠戈壁的顏色 / 李 舫
只講真實的故事 / 鄔書林
中華文明包容性的最好例證 / 劉東風
一種方法,一種格局,一種面貌 / 穆 濤
中篇散文
我們代表著我們所遭逢的一切 / 吳昕孺
短篇散文
人生世相爭供眼 / 韓 羽
沁水 / 蔣 殊
報人散文征文
美過之后是寂寥 / 管 樂
漢字的榮光 / 姜 明
少年有軌電車 / 李 皓
專 欄
豪邁通透的“辣子蒜羊血” / 【長安食典】 張同武
瓦松·桄榔【嶺南草木札記】 / 金克巴
長篇散文·連 載
春姨和玫瑰花【尋找百憂解】 / 陳百憂
千古關東【奔向關東山】 / 于小芙
淇河【淇河】 / 田萬里
穿越千山萬水的遠行【當年只道是尋常】 / 李 駿
雷人畫語 / 美粉粉
師恩難忘——第三屆汪曾祺散文獎(我的老師主題征文)頒獎典禮側記 / 李 雪
王蒙:王侯筆力能扛鼎——2023《美文》藏書票十月號 / 永輝
封二 【看 畫】畫 / 賈平凹 文 / 羅 賓 譯 / 徐 琳
封三 【廣安筆記】文 / 畫 葉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