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仁:以文學出版之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以文學出版之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汪惠仁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百花文藝出版社總編輯)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關中華文化賡續創新與發展,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復興精神之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系統工程,這里既有理論觀念上的闡述與宣講,又有行政實踐上的社會與國家治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中情感認同是重要的紐帶,實現了情感認同,很多難題,都可以在“語縱不通心可通”的情景中獲得對話與解決的途徑。而文學是承載人的豐富情感的藝術樣式,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內涵與現實實踐,經由文學表達與出版傳播,可以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著眼于民族文學,我們文學出版工作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別在培養少數民族作家、推出優秀少數民族文學作品方面,成就尤為突出。其中,中國作協為激勵少數民族文學繁榮發展專設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民族文學》雜志多語種出版等,都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既要珍視我們以往的成就,還應該繼續開拓,統籌謀劃,在“共同體”上做文章。
未來,要進一步深入研討著眼于中華民族共同體視野下的“大文學史”建構的可行性。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開始,缺乏深入。“大文學史”不是對既有漢族及少數民族文學史的顛覆和消解,而是在新的視野下,各民族相互照見原先路徑中被遮蔽的文學風景,尋找出諸民族文學交互影響、生成的歷史——它在共同體的某種文化底色中交互影響,然后發生新的生成,而這一新的生成又鞏固了共同體共享的文化底色。“大文學史”的建構,非短期可速成,我們需要基于“大文學史觀”培育相關交叉學科及人才隊伍,及時出版相關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還要進一步深入書寫著眼于中華民族共同體視野下的共同奮斗的現實實踐。深厚的情感永遠誕生于共同的生活經驗與創造經歷。新的時代,是充滿創造的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是所有中華兒女共同繪就。新的時代,是再次解放思想的時代,中國社會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需要中國人民的整體參與。用文學形式,進一步深入書寫著眼于中華民族共同體視野下的共同奮斗的現實實踐,深刻記錄中國式現代化征途上全體中國人民的勇氣與智慧,比如說共同富裕這一社會目標的推進,它的過程及效果,都不是單一指向某個階層某個民族,它是共同體的偉大目標,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是測試社會治理效能的核心指標,這比生硬說教更能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應當積極引導,設立專門項目,鼓勵相關文學作品的出版。
還要進一步聚合全球華語寫作資源,留住海外流散文學的中華文化鄉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海外僑胞是一支寶貴的力量。海外僑胞身在海外,卻保有著中華文化養育的心靈,海外僑胞是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直觀可感的結合部,在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海外僑胞中的華語寫作者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學提供了獨特的生命體驗與表達經驗。及時總結、研究、呈現、傳播華語海外流散文學,畫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學的最大同心圓,就會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超越行政區劃概念,而獲得更為深廣的文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