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青少年合理使用短視頻 ——訪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
陽春三月,中國進入兩會時間,來自全國各地各界別的代表委員們聚焦“國之大者”,建言獻策,履職盡責。每一條建議、每一份提案和議案都是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結果,都凝結著他們扎實調研、深悟篤行的心血和智慧。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關注的是近年來文化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變化。他注意到,隨著新科技和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短視頻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容小覷。基于此,閻晶明提交了《關于幫助青少年合理使用短視頻的提案》。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青少年網民數量近2億,未成年人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10歲以前首次“觸網”的未成年人占比達52%,城市未成年人“觸網”年齡整體早于鄉村,其中,短視頻用戶為10.26億人。另據多家機構的數據顯示,八成未成年用戶曾使用短視頻直播平臺獲取知識,特別在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由于知識獲取的傳統途徑相對較少,這些平臺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短視頻已是青少年減壓放松和豐富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青少年使用短視頻已是大勢所趨。
短視頻對青少年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當前青少年使用短視頻又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提及青少年短視頻使用,多見“沉迷”“成癮”等字眼,但對此又缺乏科學衛生方面的實驗證明和明確標準。各短視頻平臺青少年保護標準不統一,存在“防沉迷模式”“青少年模式”“未成年模式”等多種形態,打開這些模式的步驟、嚴苛程度、使用時長等,均缺乏統一標準和規范。一些產品缺乏成熟的青少年保護體系即“青少年模式”,沒有設置年齡內容分級、時間限定等功能,容易讓青少年沉迷其中、過度使用,從而脫離現實生產生活,可能會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正確價值觀形成。此外,當前家長和學校對青少年使用短視頻的態度趨向開放,但網絡素養教育相對滯后,青少年難以辨別短視頻的內容優劣,缺乏較好的使用習慣。青少年短視頻運用仍存在城鄉差距,區域間信息差異明顯。
針對這些問題,閻晶明建議:一是中央網信辦督導短視頻平臺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做好工具保障。將互聯網平臺的“防沉迷模式”“青少年模式”“未成年模式”等多種形態的保護工具統一管理。可酌情制定統一名稱、打開關閉步驟、使用時長限制等,指導平臺企業從技術層面筑牢保護防線,推動青少年模式的優化和完善,不斷規范青少年模式標準。建立“青少年模式”黑名單制度,并共享黑名單。將販賣青少年個人信息、發布惡意鏈接、傳播淫穢信息、進行網絡詐騙和網絡暴力的賬號列入黑名單,并同各平臺共享黑名單,限制賬號所有人在各個平臺上的私信、彈幕、評論、發布等功能。指導短視頻平臺優化內容池,加大優質內容的建設力度。不能只單純迎合監管,可引入知識科普、文化藝術等優質內容創作主體。指導短視頻平臺優化推薦模式,增加向教育欠發達地區投放優質內容的權重,以實現跨越時間、地域、行業的知識資源共享。二是規范自媒體報道,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自媒體報道要尊重事實,慎用博眼球的字眼。不能將短視頻產品一刀切,簡單地將使用時長與“沉迷”“成癮”畫等號,應理性看待青少年的用網偏好。用短視頻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和教育活動,提高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意識和信息素養,減少網絡沉迷、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不良現象的發生,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三是加強家庭、學校網絡素養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家長不可“談網色變”,要對青少年使用短視頻的習慣和喜好進行監督和指導,培養青少年鑒別內容的能力,可開啟相關產品的“青少年模式”,引導他們正確使用短視頻。學校應將網絡素養教育納入課程體系,開設相關課程。如此,才能讓青少年最大限度地享受科技信息的便利,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