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如何深化全民閱讀?
深化全民閱讀 恢復讀書本質
■顧 青(全國政協委員,商務印書館執行董事、黨委書記)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如何深化?我認為,在互聯網閱讀興盛的當下,推進全民閱讀,對于商務印書館來說:一是提倡深度閱讀,希望讀者能夠整本書閱讀、有系統地閱讀、帶著思考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二是加強經典圖書的推薦。當下網絡上存在兩個不好的傾向,“替你閱讀”和被資本裹挾,劣質圖書蹭流量宣傳。因此,推動全民閱讀需要專業薦書人推薦經典圖書。
報告中,將“深化全民閱讀活動”與“完善網絡綜合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放在一起,我認為有深意。深化全民閱讀,一定要凈化網絡亂象,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深化全民閱讀,最核心的是恢復讀書的本質,不要將讀書變成資本的狂歡,變成互聯網蹭流量的工具。踏踏實實地讀書、認真地撰寫心得,實現自我提升,這才是全民閱讀最重要的事情。
推動全民閱讀走深走實
■趙劍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
“全民閱讀”已連續11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2014年的“倡導全民閱讀”,到2017年的“大力推動全民閱讀”,2018年的“倡導全民閱讀”,2022年和2023年的表述則是“深入推進全民閱讀”。而2024年的最新表述是“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標志著“全民閱讀”經過十多年的推動,已經從理念到行動,邁上了新臺階。下階段如何推動全民閱讀走深走實,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全民閱讀如何“深化”?我認為需要從三個“選好”著手。
一是選好“書”。要結合時代需要、大眾閱讀的需求,篩選出能夠反映黨的創新理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提高全民素質的優質圖書。
二是選好“點”。主動融入城市活動,例如參加各地舉辦的文博會、展會等;加強與文化單位的合作,例如在圖書館設置少兒閱讀、老年閱讀專區,與企業合作組建職工書屋等;加強與公益機構的合作,例如組織圖書捐贈、送書下鄉等公益活動;在重要時間節點,結合當地文化特色,組織主題閱讀活動;等等。
三是選好“人”。做好全民閱讀活動,必須深入基層,按類劃分活動對象,對于不同群體針對性地開展活動,例如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機關、走進企業等。
在全力激發消費潛能方面,全民閱讀應跳出出版圈,與其他行業跨界結合,不斷拓展外延,實現走深走實。首先,與教育行業結合。一是學校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二是干部教育,有助于建立建設學習型組織,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廣大黨員干部思想,也有助于廣大黨員干部學習各種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哲學社會科學前沿知識以及科技領域的前沿動態,以學增智強本領,敢于擔當勇作為。三是企業培訓,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創新能力,增強員工職業素養。全民閱讀之于教育領域潛力巨大。其次,與文化行業相結合。可以與圖書館、書店等合作舉辦讀書節、講座、閱讀分享活動等;與博物館、美術館等合作組織展覽、主題閱讀等;與文化館等合作組織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也可以與影視公司合作,以優秀的影視作品帶動相關圖書的推廣,以優秀的圖書作品制作相關影視作品等。再次,與旅游行業相結合。在高鐵站、機場、熱門景區等場所提供閱讀空間,既可以增強旅客的閱讀體驗,也可以提升當地旅游產業的質量。可以與當地文旅部門共同策劃類似“巴金小鳥天堂之旅”這樣的文學+旅游IP,借助文學作者和作品的知名度,宣傳相關景點,定制游玩路線。
關注并改善基層寫作者創作條件
■韓敬群(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時代的創造者。在人民的壯闊奮斗中,隨處躍動著創造歷史的火熱篇章,匯聚起來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詩。”對于文學書寫來說,人民是創作的客體,是創作成果的欣賞者與傳播者,同時,不容忽視的是,人民也是創作的主體。一部中國文學史,便隨處躍動著人民創造偉大文學的身影。從《詩經》的《國風》,到漢樂府民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到南北朝民歌《木蘭辭》,到中國三大少數民族著名史詩《格薩爾王傳》《江格爾》《瑪納斯》,這些詩歌史上如珍珠一樣璀璨的杰作都是出自人民之手。金代詩人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其七中說:“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高度評價了一曲天然的北方民歌《敕勒歌》。現當代文學中,《紅巖》《林海雪原》也是出自普通寫作者的經典。近些年來,來自基層的寫作者,尤其是身份是基層勞動者的寫作者紛紛開始了自動自發的創作,這些作品以貼近現實生活,抒發勞動者愛生活、愛美、愛祖國的本真情感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風格給讀者和文壇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也產生了楊本芬《秋園》、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遞》、范雨素《久別重逢》這樣的好作品。
現在有一個詞,素人寫作,以此概括前述普通非專業人士從事寫作的現象。有評論家認為,素人寫作與重點關注題材的底層寫作不同,著重的是入場姿態。素人寫作應該是特指來自民間、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普通百姓的寫作。在一定意義上說,它與基層寫作者是重疊的。2023年,中國作協一直在強調“向人民學習”,主張作協的大門要向基層作者敞開。在3月份中國作協組織的“作家朋友,歡迎回家——作家活動周”第一期活動中,像范雨素這樣的素人寫作者也受到了特別邀請,與知名作家、文學名編輯面對面暢談,在文學平等的場域內發出自己的聲音。
類似“作家回家”這樣有創意的活動很有意義,問題是它的象征、示范意義要大于它的普泛性、持續性意義,更多時候,基層寫作者還是處在常態之中,生活與創作上都面臨一些實際的困難和問題。如加入作協有門檻,有難度;需要深入生活、調研走訪時缺少經費支持;作品不太容易受到關注、得到批評家的反饋等。
我就改善基層寫作者創作條件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為基層寫作者加入作協組織提供便利,使他們能夠更多地得到作協的關注與支持。
二是素人也好,絢人也罷(《詩經》上說,素以為絢),文本面前,人人平等。希望各大出版社、雜志社都能秉持這樣的文學標準,既重名家大家,也不薄素人平民,一切都以寫出好作品為原則。
三是各類文學創作與出版的資助項目,如中國作協的“重點選題扶持計劃”、“作家定點深入生活”項目、“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北京市的“宣傳文化引導基金”等,都能向基層普通作者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讓他們與知名作家同場競技。
四是各類文學評獎能秉持質量至上、文本至上的原則,給基層寫作者展示自己實力的機會。
提升文化服務能級 加速推進“書香社會”建設
■李 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
建設“書香社會”,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黨和政府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為抓手,持續提升優質閱讀內容供給,建強全民閱讀基礎設施,完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書香氛圍更加濃厚,為全面提升人民文明素質和國家文明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時代進步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當前我們距離建成“書香社會”的愿景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思想引領不夠凸顯。通過閱讀深刻理解黨的創新理論、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手段還不夠豐富、形式還不夠多樣,社會各界的參與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高質量供給有待加強。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推進全民閱讀網上網下全面開花的成效還不夠顯著。特別是一些實體書店生存面臨困難,文化消費模式和文化產業形態亟待創新。
公共服務體系有待完善。部分公共閱讀空間存在重建設輕運營的現象,覆蓋城鄉的閱讀推廣服務體系亟待打通“最后一公里”。
建設“書香社會”,需要黨和政府作為倡導者和引領者,加強統籌、整合資源、整體推進,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做好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凝聚社會力量傳遞書香理念。發揮主流媒體影響力優勢,積極創辦閱讀、導讀、書評、書單類欄目節目,形成融媒傳播矩陣,全媒體、全方位傳遞書香理念。培育更多具有強大影響力的頭部大V、文化精英等加入“全民閱讀行動計劃”,通過直播、短視頻、音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廣閱讀,形成關鍵人群領讀風尚。引導社會資源共建共享,支持鼓勵更多教育機構、文化團體、企事業機構、社會組織等舉辦活動,提供公益性服務,大力開展閱讀推廣。
第二,加快推動線上線下、實體閱讀空間和數字閱讀平臺同步融合發展。引導實體書店轉型升級、融合創新,探索建設城市文化會客廳,使書店成為集大眾閱讀、文化展覽、學術研究、主題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消費新場景新平臺,推動實體書店高質量發展。加大數字閱讀高質量供給,加強互聯網平臺在優化配置閱讀資源中的積極作用,政府采購服務,依托頭部平臺制作優質內容,開設免費閱讀頻道,有效提高數字閱讀的觸達率、便捷度。倡導機關單位高品質學習,將“學習型組織”建設和“全民閱讀計劃”緊密結合,大興讀書學習之風,為干部員工提供有針對性、實用性的閱讀內容和培訓課程。
第三,結合“城市更新”,從規劃伊始就將公共閱讀空間納入考慮,做到全民閱讀硬、軟件“兩手抓”。建強城鄉閱讀體系,結合“15分鐘生活圈”理念,加快構建以公共圖書館、綜合書城、主題(專業)書店、社區書店等為支撐的現代公共閱讀空間。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將全民閱讀與其他群眾性精神文化活動有機結合,深入社區、校園、家庭開展沉浸式、立體化主題閱讀活動,推進數字化技術為公共閱讀提質,創新薦書形式和閱讀方式。建立科學精準的全民閱讀推廣活動預算編制和使用監管體系,以“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為導向,讓有限的資源能夠更高效地轉化為落地見效的具體項目。
推進校園“書香京津冀”建設
■安 庭(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國際文化集團董事長)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10周年。交通、環保、生態領域作為優先發展領域正在深入推進,而持久協同更要在人才、教育、科技領域推進落實。以“書香京津冀”建設帶動全民閱讀,既能促進三地全面協同發展,又能在全國樹立示范引領作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全民閱讀的不斷推進和深化,青少年閱讀受到各方關注和重視。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目前,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教育領域的“全民閱讀”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校圖書資源配置不均衡。從整體上看,北京豐富的閱讀資源在京津冀地區優勢凸顯。同時,小學和中學圖書館建設水平和藏書資源不一,農村、一般學校或分校相對落后。在館藏內容上,新書特別是貼合孩子興趣的圖書偏少。二是學生閱讀時間少、交流互動缺失。特別是中小學生閱讀時間、互動交流主要集中在校內。家長普遍更重視學科學習,年級越高,分配給自由閱讀的時間和資源越少。三是校內圖書資源利用率低。學校圖書資源無法兼顧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共性和興趣愛好的個性。
因此,我建議:一是資源共享,豐富校園圖書建設。建議以京津優質學校圖書資源為主、在校生捐獻為輔,依托教育集團、校際聯盟、結對幫扶等既有跨區合作渠道,定期定量開展圖書交換流動,打通數字圖書資源共享共用,提升資源利用率和流通率。二是統籌聯動,形成優質閱讀品牌。建議由北京宣傳系統與教育系統聯手,遴選出熱愛閱讀、熱心公益的閱讀教育專家、閱讀推廣專家,組建名師巡講團,逐步建設成為一個以北京為中心、聯動京津冀、輻射全國各地、具備強大開放吸納能力的閱讀指導生態圈。選擇三地有閱讀熱情的學校,設立閱讀聯盟學校,定期開展“每月共讀一本書活動”,名師與學生通過線上或線下對話題討論的引導,讓孩子們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三是社會合力,不斷豐富閱讀場景。建議充分挖掘利用三地在圖書館、展覽館、書店、咖啡店等社會層面的資源,將統一品牌的閱讀活動拓展出去,不斷在三地聯動中增加閱讀場景,增強對青少年的吸引力,通過“小手拉大手”,逐步把讀書活動影響和輻射到社會,進一步深化全民閱讀、促進書香京津冀建設。
林麗穎:立足本職 推動出版業融合發展
2024年全國兩會,對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麗穎來說,是她履職滿一年交出答卷的時刻。這一年,她參與了政協舉辦的多項重要活動,學習、培訓、專題調研等。她說:“這一年,我的視野和格局不斷打開。”作為一名出版行業的委員,林麗穎表示將著眼大局、立足本職,更多地為出版貢獻力量。今年兩會,林麗穎的兩個提案繼續圍繞出版行業展開。
建議出臺與閱讀相關的法律法規。從2014年至今,“全民閱讀”已經連續11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的十八大和二十大報告也有“全民閱讀”的相關表述,“全民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林麗穎所在的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常年舉辦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也參加世界各地的國際書展,所以她對其他國家圖書出版業的情況較為熟悉。她說:“包括俄羅斯、韓國、日本、英國、美國等在內的不少國家,都有關于推動閱讀的法律法規或者法案,從立法的角度來保障本國民眾享有閱讀的基本權利。尤其是針對兒童等特殊需求群體的閱讀給予充分支持。”例如,《閱讀文化振興法》是韓國閱讀立法中最重要的一部法律,其目的是規定閱讀文化振興基本事項,提高國民知識水平,培養健康的情操,建立終身教育基礎,強化國家競爭力,保障國民的平等讀書活動機會,改善生活。2001年12月5日,日本國會通過了《少年兒童讀書活動推進法》,并于同年12月12日正式施行。這部法律旨在促進少年兒童的讀書活動。因此,林麗穎建議我國出臺與閱讀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該領域法治建設。
數據流通確權需要法律保障。當下,無論是出版行業還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都已經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在林麗穎看來,出版產業關注和運用新質生產力,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要充分認識數據作為產業基礎要素的重要作用,實現數據有效確權和流通交易。她說,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對外公布,提出20條舉措,為數據基礎法律制度的建構確立了政策指引。后續,亟需推動相關數據立法來落實“數據二十條”。“在出版行業,數據是內容命脈,是核心要素,如果不能實現數據在知識產權領域的權利確認,未來不論是流通還是交易、資產入表、提供知識服務等,都將面臨很多挑戰”。因此,林麗穎認為,抓好數據確權,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制度建設,是實現數據流通交易,加快出版行業融合發展、轉型升級,為國家科教興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文化傳承作出更多更大貢獻的基礎和保障。
未來,林麗穎將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如何更好地推動全民閱讀走深走實。二是發揮圖書對外人文交流的作用,幫助不同國家和不同語言的民眾之間增進相互了解,講好中國故事。三是圍繞新質生產力賦能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深入傾聽行業一線聲音,探索實現路徑,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深化全民閱讀建設 促進文學閱讀繁榮發展
■吳義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深刻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而文學是所有文藝形態的“母本”,文學閱讀對于培養人文情懷、弘揚人文精神、提升全民素質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今天,文學閱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危機,無論文學刊物的發行量,還是文學類圖書的銷量都不容樂觀,大眾文學閱讀興趣下降,文學讀者群日漸式微。文學的意義在于讀者的閱讀,文學所蘊含精神力量的傳遞也必須通過閱讀才能實現,沒有讀者,文學也就沒有了生命,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讀者,文學必須找到自己的讀者、培養自己的讀者,以共同鑄就巍然聳立的中華民族精神大廈。
為整合各方面文學力量,大力培養文學讀者,促進文學閱讀,在全國范圍內營造良好的文學閱讀氛圍,特提出本提案,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建立“作家文學閱讀大使”榮譽制度。由中宣部、中國作協牽頭從中國作協會員中選拔一批優秀作家,聘為作家文學閱讀大使,并作為一種國家級榮譽,頒發專門的榮譽證書。作家閱讀大師每年拿出專門的時間主動深入到鄉鎮、街道、企業、學校等基層進行公益文學交流、推廣、服務,拓展作家與讀者的聯系渠道,通過作家與讀者面對面的直觀交流,激發公眾的文學閱讀熱情,挖掘潛在的文學讀者。
二是打造權威的文學閱讀榜。由中宣部負責,出版、作協等部門聯動,匯聚國內各文學出版單位力量,發動廣大讀者積極參與,根據閱讀數據和讀者、專家的評審意見,分季度和年度分別發布權威可信的優秀文學作品閱讀排行榜,像打造優秀影視作品一樣,打造一批讀者廣泛、影響深遠、市場暢銷的現象級文學圖書,逐步強化文學的社會影響力。同時,可考慮由中國作協牽頭舉辦全國性的文學閱讀和書評大賽,建立權威的全民閱讀公益網站,為公益圖書捐贈、線上圖書閱讀、閱讀評價交流建立可靠的專業平臺,打造權威官方的“豆瓣式”文學圖書評價體系。
三是大力推動當代文學經典進校園,提升文學教育水平。由教育部和中國作協牽頭,根據大、中、小學的實際每年評選出一定數量的優秀當代文學經典作品作為必讀書進入校園,讓學生了解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現狀,跟上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步伐,提升各層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量,提高語文教育水平和學生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
四是暢通文學報刊發行渠道。由于文學報刊定價較低,而通過網絡及快遞渠道銷售成本較高,因此訂閱和線下銷售仍然是報刊銷售的主渠道。針對線下銷售,建議出版等部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在街頭報刊銷售點日益減少的情況下,推動報刊發行企業與城市各連鎖超市聯合,在超市內設立文學報刊專賣貨位,方便群眾購買文學報刊。
五是增加公益項目中的文學圖書比例。為了保障群眾的文化權益,出版部門推動在全國農村等地建立了“農家書屋”,工會推動在工人集中的企業、工業園區、重點建設項目工地設立了“職工書屋”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文學閱讀推廣渠道。建議在“農家書屋”“職工書屋”等公益項目中,增加文學圖書書目和實際配備所占比例,在農民、工人等重要而龐大的群體中發現和培養文學愛好者,甚至是文學寫作者。
六是將新業態與文學作品推廣結合。網絡直播銷售等新業態為文學圖書銷售打開了一條新道路,并在發掘和發現文學讀者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積極成效。建議由網信部門推動,各大直播平臺為文學出版企業的圖書直播銷售提供流量支持,共同打造一批文學圖書銷售網紅主播,將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傳達給網民,特別是習慣使用網絡的年輕一代讀者。
以文學出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汪惠仁(全國政協委員、百花文藝出版社總編輯)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關中華文化賡續創新與發展,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復興精神之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系統工程,這里既有理論觀念上的闡述與宣講,又有行政實踐上的社會與國家治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中情感認同是重要的紐帶,實現了情感認同,很多難題,都可以在“語縱不通心可通”的情景中獲得對話與解決的途徑。而文學是承載人的豐富情感的藝術樣式,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內涵與現實實踐,經由文學表達與出版傳播,可以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著眼于民族文學,我國文學出版工作自新中國建立以來,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別在培養少數民族作家、推出優秀少數民族文學作品方面,成就尤為突出。其中,中國作協《民族文學》雜志多語種出版、為激勵少數民族文學繁榮發展專設“駿馬獎”,都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既要珍視以往的成就,還應該繼續開拓,統籌謀劃,在“共同體”上做文章,為此,我建議:
一是進一步深入研討著眼于中華民族共同體視野下的“大文學史”建構的可行性。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開始,缺乏深入。“大文學史”不是對既有漢族及少數民族文學史的顛覆和消解,而是在新的視野下,各民族相互照見原先路徑中被遮蔽的文學風景,尋找出諸民族文學交互影響、生成的歷史——它在共同體的某種文化底色中交互影響,然后發生新的生成,而這一新的生成又鞏固了共同體共享的文化底色。“大文學史”的建構,非短期可速成,我們需要基于“大文學史觀”培育相關交叉學科及人才隊伍,及時出版相關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二是進一步深入書寫著眼于中華民族共同體視野下共同奮斗的現實實踐。深厚的情感永遠誕生于共同的生活經驗與創造經歷。新的時代,是充滿創造的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藍圖,由所有中華兒女共同繪就。新的時代,是再次解放思想的時代,中國社會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需要中國人民的整體參與。用文學形式,進一步深入書寫著眼于中華民族共同體視野下共同奮斗的現實實踐,深刻記錄中國式現代化征途上全體中國人民的勇氣與智慧,比如說共同富裕這一社會目標的推進,它的過程及效果,都不是單一指向某個階層某個民族,它是共同體的偉大目標,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是測試社會治理效能的核心指標,這比生硬說教更能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應當積極引導,設立專門項目,鼓勵相關文學作品的出版。
三是進一步聚合全球華語寫作資源,留住海外流散文學的中華文化鄉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海外僑胞是一支寶貴的力量。海外僑胞身在海外,卻保有著中華文化養育的心靈,海外僑胞是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直觀可感的結合部,在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海外僑胞中的華語寫作者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學提供了獨特的生命體驗與表達經驗。及時總結、研究、呈現、傳播華語海外流散文學,畫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學的最大同心圓,就會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超越行政區劃概念,而獲得更為廣深的文化影響力。
將“全民閱讀日”打造為香港新文化名片
■吳靜怡(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天地圖書董事長)
國家早于2014年起便將“全民閱讀”列入《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4月23日,習近平主席向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致賀信,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他希望,“孩子們養成閱讀習慣,快樂閱讀,健康成長;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歷史實踐證明,閱讀推廣是城市乃至國家創新力、競爭力的關鍵動力。在中央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宏闊語境下,2023年9月,香港特區政府決定,自2024年起將每年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特區政府將通過“創意香港”積極推廣和引導香港居民廣泛參與“政府主導、社會支持、業界共建、全民共享”的全民閱讀日活動,這是香港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
在國家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背景下,我們應深入思考香港如何更好利用國際化特色、發揮超級聯系人優勢,更加勇于承擔國家“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華民族復興歷史責任,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促進國際交流,更好發揮中西文化交流橋梁紐帶作用,推動香港特區政府將“全民閱讀日”打造成為香港新的文化名片。
為此,我建議:
一是中央政府指導粵港澳三地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民閱讀文化”共建共享平臺。推動香港的全民閱讀活動與粵港澳大灣區實現聯動及同頻共振,相互借鑒學習,不斷擴大活動規模和文化影響力,進一步加強文化融合,促進人心回歸。
二是支持香港特區政府設立國家版本圖書館香港分館。2023年6月1日,習近平主席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表示了對該項目的高度關注。中國國家版本館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將古今中外載有中華文明印記的十大類版本資源納入保藏范圍。在香港設立分館,將促使更多香港市民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是支持香港特區政府與業界學界攜手,整理出版《香港文庫》。黨的二十大前夕,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的歷史文獻叢書《復興文庫》出版,習近平主席強調,這部典籍的出版對于堅定歷史自信、走好中國道路等具有重要意義。整理出版《香港文庫》,有利于全面系統地反映和論述香港在歷史政治、經濟發展、社會文化、自然資源、人物業績等方面的成果。
四是指導香港特區政府支持香港出版業重振在華文出版界乃至全球的競爭力。包括設立政府出版基金、推出惠及中小圖書出版商及門市的扶持政策,組建香港閱讀推廣人聯盟,推出香港閱讀推廣大使,發布“香港年度閱讀報告”、“香港年度閱讀推薦書單”,支持“香港書獎”做大影響,設立“香港最美圖書”等獎項,以進一步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傳承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和香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好故事。
持續為行業發聲 助力出版強國建設
■顧青(全國政協委員,商務印書館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一年來,我調研了國內多家出版集團、出版單位等,有一個突出的感受:中國出版業從表面看受疫情影響沒有完全得到提振,但是每一家單位,尤其是地方出版社,都在深耕區域市場,尋求新的突破方向和新機遇。這讓我對中國出版業充滿信心。其實,國際出版界非常看好中國市場、中國技術,對今后融合出版也有很大興趣。未來,我希望為中國出版“走出去”多作貢獻,實現新突破。
■張自成(全國政協委員、文物出版社社長):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我一是做好本職工作。帶領我所在的文物出版社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重大時代主題,更系統地推進以優秀圖書反映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在考古中國、文明起源、文物保護、文化基因、革命文物等方面,持續推出相關圖書和數字產品。二是加強學習、調研,持續關注出版業發展趨勢、難點痛點和市場變化,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吶喊助力。
■韓敬群(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作為一名連任的全國政協委員,我將更加積極認真地履職盡責、建言獻策。我們代表了行業的高標準,被行業寄予了高期待。要立足本職工作,做出最優業績,為群眾樹立標桿。
每年全國政協會議期間,委員們將行業關注點、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瓶頸、迫切需要發聲和解決的問題,通過細致的調研和經過思考有的放矢的提案,真實地反映社情民意。作為新聞出版行業的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政協我的提案都與行業有關,直面行業的堵點和難點,比如文藝出版原創力匱乏、青年編輯面臨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滑坡的問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等。
這一屆政協我關注的范圍有所擴大。比如去年我提出了關于翻譯人才隊伍建設的提案。起因是2022年年底、2023年年初隨著柳鳴九、李文俊、楊苡、郭宏安等翻譯大家相繼離世,翻譯人才青黃不接與未來翻譯人才“接軌”的問題十分迫切。翻譯人才成長的瓶頸在哪里?如何解決人才斷檔問題?我在經過咨詢業內專家,與一線翻譯工作者座談等調研后,提出了有關“加強翻譯人才隊伍建設”的提案。
關于“恢復民間文學二級學科設置”的提案也“念念有回聲”,今年1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簡介及其學位基本要求(試行版)》公布,民間文學重新被增列為二級學科。
今年我的提案聚焦改善基層作者的文學創作條件。未來,我會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職工作,推出更多名家和新人的精品力作,同時在履職盡責方面適當拓寬關注面。
全民閱讀一直是新聞出版界在全國兩會期間重點關注的熱點話題。推進全民閱讀非一朝一夕之功,今年提出的“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意在更高質量地推進這項工作。閱讀活動應常態化、持久化,滲透到每一位讀者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像吃穿住行一樣不可或缺的部分。(靳藝昕/整理)
■汪惠仁(全國政協委員、百花文藝出版社總編輯):一想到全國政協委員這個身份,壓力還是很大的。我的核心關注點還是在出版業,聚焦文藝出版。一是全局性的事情,比如我今年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提案,去年關于公平市場秩序的提案等。還有局部的管理問題,也值得未來陸續提出,比如文學藝術類圖書編校質量考核標準問題,中小型文藝項目圖書結項手續簡化問題等。總之,我的履職出發點是為了進一步釋放文學活力,解放文藝出版生產力。此外,我在天津地方政協還參與一些社會與法治、文旅、委員讀書等事務,這也是對我拓寬視野,深度理解經濟社會的好機會,對我在全國政協這個平臺的履職盡責有很好的幫助。
■陳紅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長):我來自國家圖書館古籍館,一直在基層從事中華傳統文化相關工作。我擔任了全國政協第十三、十四屆委員,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今年是我履職的第7年。履職中主要是立足本職工作,希望通過政協的發聲渠道解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以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積極調研,建言獻策,立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推進新歷史時期的文化建設。
■劉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我主要從事古典文學和文獻研究。2023年,我在全國政協的提案是“設立古典文獻學一級學科”,推動培養更多優秀的古籍人才。有關部門對這份提案給予了認真的回復。我圍繞該提案和政府部門有關人員、相關學者以及古籍工作者作了深入交流,獲得了許多積極的反饋,也認真學習了大家對提案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我積極參加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曾在委員讀書群古典詩詞學習的基礎上,編成詩詞讀本《詩者天地心——當代詩詞名家講詩詞》。該讀本于2023年5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以創新的方式、全新的視野講解古典詩詞,受到讀者歡迎,對推動中華優秀古典詩詞傳承弘揚做出有益探索。
此外,在多年研究思考的基礎上,我撰寫了一部關于韓愈古文的專著《同道中國:韓愈古文的思想世界》,該書獲評三聯書店2023年十大好書。不少讀者因為這部書,加深了對唐宋八大家的了解;我也在寫書和與讀者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進一步加強古典詩文傳承推廣,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意義重大,要以扎實的工作和創造性的探索回應這樣的時代課題。
今年,我的提案是關于完善古籍工作的評價機制,以及加強高中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我希望在未來的履職中,繼續將履職與自己的專業研究緊密結合,積極聯系界別群眾,反映社情民意;同時為促進包括古詩文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與傳播做出努力。去年上映的電影《長安三萬里》繪聲繪色地展現了古詩詞的意境美,2024年春晚融入了許多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如何讓古詩文真正“落地”,走進千家萬戶,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靳藝昕/整理)
■郭媛媛(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我2018年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2023年連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并任提案委員會委員。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第7個年頭,能獲得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這一殊榮,我萬分榮幸。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同時,我還擔任北京市豐臺區知聯會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知聯會理事長,在日常宣講和社會服務中,經常聯絡界別群眾。在建言資政方面,我主要立足兩點:一是關注國家發展大局,這是重點任務。二是立足本人專業,我非常關注新技術進步。未來,我會更加努力,通過“站上去”“走進去”“坐下來”,將自己建言資政能力提高到更高水平。
■吳靜怡(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天地圖書董事長):作為一名從事文化出版行業數十年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本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致力于推動香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助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積極推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全民閱讀促進會,推進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與融合,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香港特區政府將“全民閱讀日”打造成為香港新的文化名片。加大力度推進內地的優秀出版物輸入香港,更好滿足香港同胞特別是青年人的閱讀需求,積極搭建中國出版國際傳播平臺,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合作,不斷做大做強文化出版貿易,為文化強國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