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 id="oay06"></dl>
    <abbr id="oay06"><source id="oay06"></source></abbr>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壯麗之路
    來源:文藝報 | 傅澤剛  2024年04月17日08:49

    路,是人類在大地上的前行足跡和用腳寫下的生命史書。

    ——題 記

    東川意象

    氣勢磅礴的大山,是云南的地理文化坐標,而山中的路,是山民的活動跡象,是人在大地上的人生流向和用腳寫下的生命史書,它的曲折造型,盡透人生況味和哲理。

    滇東北的崇山峻嶺,注定和我的生活相關(guān)。在我20世紀80年代的生活足跡中,不管上昆明下昭通,都要經(jīng)過一個叫“大海梁子”的地方。顧名思義,這里的海,是連綿不斷的山海,與大海同樣遼闊和浩瀚,人在其中,自身的形體蹤跡,包括所有俗世的貪欲和雜念,全被浩大的山色淹沒。

    20世紀80年代,我乘坐的解放牌大貨車,搖搖晃晃穿過滇東北的大山大水。當云霧散去,我眼前驚現(xiàn)一片散落山野的房舍。說“驚現(xiàn)”,是因為房屋造型特別,全用石頭壘墻、石片蓋頂,無論在視覺還是審美上,于我,都是一個驚世駭俗的亮相。

    或許是配合我的心愿,貨車喘了一口粗氣后停下,我第一時間趕去觀賞那片石屋,剛走了兩步,就被山梁上一個人影吸引。那時已近黃昏,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大起大落的山水,震撼人心。一個凝重的人影,像一只眾山之頂?shù)纳晋棧陋毜囟自谏筋^。仔細一看,那是一個赤腳、穿著補丁衣服而一臉心事的少年。我沒打擾他,繞到他側(cè)面,才發(fā)現(xiàn)他注視的前方,被一束發(fā)酵般的夕陽烤亮,仿佛一片山谷中的海市蜃樓。

    “那就是東川。”我身后的司機好像在向世界莊嚴宣告。

    東川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先秦時期屬九州中的梁州,秦朝屬靡莫部族。之后的每個朝代,人類文明都在這里拓展,特別是在近現(xiàn)代,一個以銅為載體的文明成為東川的標志——這是中國的銅都之一,四周群山,多儲堅硬的銅礦。

    因為趕路,我沒來得及和山頭上的孤獨少年交流,而他的身影一直在我眼前晃動,并定格在我的腦海里。無論是一個學(xué)生,還是一個放羊娃,他的眼神都代表著山里少年對城市文明的向往。

    告別炊煙

    靈性多情的小江,從東川城區(qū)穿境而過,滋潤出一片山水,孕育了以銅為特征的東川文化。這里綠樹成蔭,商貿(mào)繁華,林立的高大建筑彌漫著現(xiàn)代化都市氣息。

    而在東川轄區(qū),95%屬山地,城區(qū)四周全是高山大梁,散布著大大小小的村落,大多以泥土為墻,或用石料壘砌。有的地方,整個村子全用石料建房,故稱“石頭寨”,構(gòu)成一道特殊的民居風(fēng)景,雖說具有奇異的視覺效果和審美價值,但都是貧困所致的歷史標記。

    這里出門就是山,生活環(huán)境惡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交通靠走,通訊靠吼。而在那些懸崖峭壁,石頭堆積的山野荒地很難長出莊稼,卻能造就絕美的風(fēng)景。這里的溝溝坎坎、一草一木都植入了當?shù)厝说那楦校麄兒瓦@片土地相依共存、氣血相通,這里有祖祖輩輩的生活場景,有魂靈,有家族氣息。

    那時,這里很多地方不通電,村民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基本用柴火煮飯燒水。無論是黃昏還是清晨,家家戶戶炊煙裊裊——這是家的景象,也是家的氣息和味道。但因山高坡陡,常有泥石流和山體滑坡,不宜居住;更為嚴重的是,四周礦山自明清開始就大量開采,眾多山被掏空,如有地震,就有垮塌的危險,即使沒有地震,時間長了也會松動。這樣的險情以及東川山區(qū)民眾的生存問題,擺在了國家、省市及區(qū)政府領(lǐng)導(dǎo)的面前,移民搬遷迫在眉睫。

    險情就是號令,刻不容緩。

    2009年4月28日,在各級政府的關(guān)懷下,東川區(qū)政府開始啟動移民搬遷,準備在十年之內(nèi)將十多萬人口全部遷出。這一決策,是經(jīng)過幾代領(lǐng)導(dǎo)的醞釀而慎重作出的,也是政府對民生問題的莊嚴承諾。而置身其中的村民,要作出徹底離開故鄉(xiāng)的決定,又是何等的難!于他們來說,離開這里,就是舍家斷魂、棄脈拋故、背井離鄉(xiāng)。一部分村民認為,山外再好都是別人的,而自己的出生地、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即使是山邊地角、窮鄉(xiāng)僻壤,終歸是自己的。因此,有人拒而不遷,勸遷工作步履維艱。

    搬遷已成定局,當那一刻終于到來時,千千萬萬的大山子民,離開故鄉(xiāng)時的心情各自不同。小水井村的沈桂花、沙木村的豐其芬、舍塊的大黑妹,她們嘰嘰喳喳地離開各自的故鄉(xiāng),笑聲里有哭,哭聲里有笑;倒是幾個穿得五顏六色的女孩子說起她們離開家鄉(xiāng)時的情景,有說不完的話。而有另一類人,望著將要離開的土地,幾乎都選擇了沉默。其中的沈天亮,像他的名字一樣,天剛亮,他拖家?guī)Э冢瑥拿闯霭l(fā),這個55歲的壯漢,沒有言語也沒有淚水,或許所有語言都被咬碎吞到了肚里,所有的眼淚都倒灌回流,一顆心被浸泡得隱忍而苦澀,甚至他和我面對面講述時,心情也似乎很平靜。倒是另一個壯漢李興海感嘆不已,他患有嚴重風(fēng)濕,當初他瘸著腳、拄著拐棍,步行走出山坳。還有一位殘疾人丁德方,年已67歲,他大半生走南闖北,以看相算命為生,而年邁回到故鄉(xiāng)時遇上了易地搬遷,還沒來得及坐熱板凳,還沒來得及多看一眼門前的溪流,還沒來得及問候一聲房前屋后的楊樹,就隨人流走向壩區(qū),山道留下的,是他一拐一瘸東倒西歪的身影。他幫人算命一生,卻沒算出自己有告別家鄉(xiāng)的這一天。

    再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

    我不知道,在下山的人流中,是否有當初我在大海梁子看到的那個遠眺的少年,如果有,他應(yīng)該是中年人了。無論是誰,只要是搬遷移民,他們身后,就注定有記憶中的雞鳴狗吠和裊裊炊煙。炊煙啊,生命中的一縷青影,將永遠消失在故鄉(xiāng)清瘦而狹窄的天空。

    以東川壩子為中心,東面的牯牛山、南邊的黑馬山、西隅雪嶺、北方的拱王山,間或簇擁著的螳螂山、野牛山、爛泥坪、魯卡箐和大海子,人們從碧谷、湯丹、因民、紅土地、舍塊等大大小小的村落出發(fā),自上而下,向他們的新家園東川城區(qū)進發(fā)。

    自然,作為一個城市中的書寫者,我并不在搬遷現(xiàn)場,但聽到村民的講述,我眼前浮現(xiàn)出下面的畫面——

    那些數(shù)不清的毛細血管一樣向下滑落的山間羊腸小道上,涌動著緩步而行的人流。從遠處看去,像螞蟻搬家,在巨型厚重的大山襯托下,他們的確只是螞蟻一樣的影子。在東川四周的大山上,那些平時看不到的山道,因搬遷移民的行走,照片顯影一樣浮出來。準確說,那不是路,路已被人流取代,路怎么蜿蜒,人流就怎么蜿蜒。總之,數(shù)不清的山道,數(shù)不清的人流,都朝一個方向,那就是不斷地向下再向下,也不斷地匯集再匯集,最后匯成數(shù)萬人的浩大人流。

    這是公元2018年,東川有史以來最大的人類大遷徙,讓我們記住這個時刻。

    寄托鄉(xiāng)思

    2021年5月21日,陽光朗照,原野上開滿杜鵑,也綻放出一種心情。我從昆明出發(fā),來到東川移民新區(qū)。社區(qū)主任指著一片樓房向我介紹著,我舉目望去,那片嶄新的樓房,環(huán)境和昆明新建的小區(qū)沒有兩樣。我們進入一幢新樓,里面碩大的電子屏幕讓我感受到這是一個現(xiàn)代化的公共場所,而當我往前看時,一排窗口正掛著牌子:綜合服務(wù),信訪接待,物業(yè)服務(wù),老年、殘疾、退役軍人服務(wù),社會救助服務(wù),社會保險服務(wù),醫(yī)療保險服務(wù),戶籍管理服務(wù),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服務(wù)……

    這樣的牌子,我并不陌生,昆明的政府便民服務(wù)機構(gòu)就有,而當它出現(xiàn)在東川移民新區(qū)時,卻讓我始料不及。這樣健全的辦事機構(gòu),等于服務(wù)上門。

    也就在這里,我見到了前面提到的沈天亮和李興海,聊起了他們的生活情況。

    沈天亮的女兒在曲靖上衛(wèi)校,李興海的女兒在昆明打工,最近去了深圳。問到現(xiàn)在的生活時,沈天亮說了“兩好”“兩方便”:房子好,環(huán)境好;看病方便,上學(xué)方便。他年歲已大,早和上學(xué)無關(guān),自己女兒也已在異地求學(xué);當他說到“上學(xué)方便”時,我想,這是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搬遷農(nóng)民精神和心智的變化。而有趣的是,他說千好萬好,只有一樣?xùn)|西不好,就是農(nóng)貿(mào)市場買來的豬肉雞肉沒有家鄉(xiāng)的味道好。一旁的李興海則迫不及待地插話,特別強調(diào)“看病方便”,因為他的風(fēng)濕腳已經(jīng)治好,這在老家山上是不可能的事。他們的現(xiàn)身說法,讓我感到他們的生活確實變了。

    走出大廳,我才看到剛才進去的大樓是東川移民新區(qū)管委會,分別管著銅源社區(qū)、銅潤社區(qū)和銅暉社區(qū)——社區(qū)名都帶“銅”字,因為這是銅的故鄉(xiāng)。加上其他移民社區(qū),共有3萬多移民,單看這個數(shù)字并不很大,但放在人煙稀少的山區(qū)來說,這已經(jīng)是個大數(shù)字。東川20多萬人,這樣的移民比例,放到全國,也是少見的。

    看到四周高高的移民樓,我無限感嘆。有的移民從沒到過這樣平坦的地方,更沒見過這樣高樓林立的城市,而現(xiàn)在,他們拖家?guī)Э冢瑤е揭皻庀⒆∵M了從未見過的現(xiàn)代化住宅高樓,并且成為這里的主人。這并不是夢境,是真切的現(xiàn)實,是現(xiàn)時中國的人間奇跡。

    為了確保山民“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脫貧、可融入”,政府建立了各種組織和生活服務(wù)中心,為新城市市民提供方便、幫助和服務(wù)。

    我走到幾幢住宅樓下,果然看到移民們在從容地生活著。其中一群身著五顏六色衣服的婦女,正靠著欄桿邊曬太陽邊聊天。不遠處的亭臺長廊里坐著一群十幾歲的女孩子,我走過去和她們搭訕,她們有的在玩手機,顧不上理我。我和一個初一女生有了這樣的對話——

    “你家從哪里遷來?”

    “因民。”

    “還回去嗎?”

    “回去干啥?”

    “回去看看。”

    “有什么好看的,除了山還是山。”

    “那里是你的家鄉(xiāng)呀。”

    “我的家在銅源社區(qū)8棟2單元702。”

    女孩已經(jīng)表達了她要表達的意思,開始專心看手機,總之和城里的孩子沒兩樣。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已經(jīng)全面進入一個用手機的嶄新時代,自然包括東川移民新區(qū)。

    看我被冷落,社區(qū)主任拉我去村史館,而我還是回過頭去,辨認著那些陌生面孔,特別注意著50歲左右的男人。說不清,我是不是在尋找三十多年前大海梁子上那個孤獨少年。

    說實話,“村史館”這個名稱,一開始沒引起我的注意。一路上,我眼前浮現(xiàn)出路邊樓下移民的眼神和表情,他們似乎已經(jīng)沒了新環(huán)境帶來的新鮮感,除了孩子,一些成年人,特別是老人們透出一種情態(tài),我以為那是戀鄉(xiāng)所致。當我問及他們老家的情況時,有人無話,有人雖然回應(yīng)我,卻是這樣的內(nèi)容:還有啥子老家哦,老房子全都垮了。

    他們極慢的語氣里,讓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憂傷。

    沒想到,這個村史館卻給了我強烈的心靈震撼。這種震撼,不是來自墻上新舊變化的照片,更不是那些無體溫的數(shù)字,而是來自滿屋子的各種舊器和生活用具。

    進門處的一個大石磨,讓我一下子就被往事所俘。在我孩提時代,每次到外婆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石磨,用它磨玉米面,用它推豆腐豆花,還用它磨米糕等各種食品。那時,我跟著外婆,手扒在推把上,想的是幫著出力,卻不料吊在推把上的我,反而增加了外婆的負擔,所以,外婆有理由把我從推把上拉開。我鬧著不愿離開,外婆就讓我坐在高凳上,給磨窩里添豆料。那次是推豆花,我湯湯水水地往磨窩里放料,不料勺子觸到推把,湯豆濺了我一臉,我被迫放下了勺子。

    現(xiàn)在想起來,之所以推磨給我留下很深印象,不僅是推磨本身,而是外婆推磨時哼唱的歌謠。那歌謠一直在我腦海回蕩,緩慢轉(zhuǎn)動的磨盤轉(zhuǎn)動的不是石磨本身,更像是我們過往的曼妙時光。

    滿目舊器和物件進入眼簾,也進入我的思緒和情懷。一架大風(fēng)車停放在屋子正中,旁邊有竹簍、背夾、斗笠和蓑衣,還有犁頭、鋤頭和釘耙,另一處則放著銅鍋和酒壺。另一間屋子中央放著紡車和井架,還有木匠用的推刨、石匠用的鉆子等,全是手工器具。

    主任介紹說,這些東西全從農(nóng)戶家中運來,雖說生活方式變了,村民再也不用這些工具,但運來這些村民的昔日用具,目的是陪伴村民的現(xiàn)實生活,讓過往的生活場景和時光以這樣的方式延續(xù)。村民們想老家時,就來看看這些舊物件,以此釋放懷鄉(xiāng)之情,寄托鄉(xiāng)思。

    雖說我不是這些物件的主人,但看到這些東西,我的思鄉(xiāng)之情也一觸即發(fā),何況那些和物件息息相關(guān)的人呢。我在想,李興海外出打工多年的女兒,或是沈天亮外出上學(xué)的女兒,以及所有外出打工沒有回鄉(xiāng)參加搬遷的人,看到這些自家用過的、還沾著自己或家人身體氣息的物品用具時,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我注意到,丁德方看到這些物件時,雖然沒有哭,眼里卻閃著淚,按理說,一生漂泊在外的他不會觸景生情,但他或許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母親。村史館不是他的故鄉(xiāng),也不是所有移民的故鄉(xiāng),但他們到這里,可以寄托鄉(xiāng)思。

    向上的路

    東川地處滇東北烏蒙山區(qū),當年毛主席經(jīng)過此地,留下了“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詩句,就這一句,便足以概括烏蒙山的雄奇險峻。其中的東川山區(qū),最高峰海拔4344米,最低處695米,構(gòu)成山高谷深的地貌,而因地處地層斷裂帶,巖層結(jié)構(gòu)極其復(fù)雜,地質(zhì)侵蝕強,巖體破碎,易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再加上長期大規(guī)模采礦而導(dǎo)致山體塌陷,小江流域成為世界典型泥石流區(qū),被稱為“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館”。

    這樣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構(gòu)成特殊的地貌景觀,隨處可見泥石流灘涂。因流向的痕跡,那些河灘仿佛在慢慢移動,縱貫其中的小路像蚯蚓爬行。不僅這些羊腸小路,通向昆明的鐵路也在這樣的地質(zhì)地貌上經(jīng)過,我曾乘坐過開往昆明的綠皮火車,沿途的泥石流地貌,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東川特殊地理環(huán)境下的鐵路、公路、人行路,都是一種艱難的延伸,仿佛是樂川長期不能脫貧的原因。而經(jīng)過歷屆政府和幾代東川人的共同努力,終于在2019年,全區(qū)十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并在泥石流和沙漠化治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這不得不說是一次壯舉。

    說到“路”,中國的扶貧脫貧之路,尤其艱難。這是人類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脫貧,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各級政府和扶貧工作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東川湯丹鎮(zhèn)扶貧辦副主任吳國良永遠倒在了扶貧路上,他的妻子沒有沉浸于失夫的悲痛中,而是繼承遺志,繼續(xù)奮斗在扶貧路上。他們的努力和犧牲,他們的艱難前行,為百姓打通了通向美好未來的幸福之路。

    路是一部厚重的人類史,是人類用腳寫在大地上的哲理和意味深長的符號。東川人民并沒有停下腳步,他們抬頭看高處,一個新的目標又一次鎖定。

    東川城區(qū)背后的牯牛山,是東川人的神山,更是東川人的精神象征。我曾上山寫生,被那里的石頭屋和壯麗風(fēng)景所吸引。2021年5月21日,我再次拜訪時,我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深度了解和體會了牯牛山的內(nèi)在含義。

    山高路就陡,這是常識。開車上山,極其艱難,路呈S形,峰回路轉(zhuǎn)。那天給我們開車的小曾,在牯牛山當過村官,他一路上的介紹,讓我對神山有了更多了解,并知道了山上村寨的變遷故事。

    箐口村旁有一幢造型別致的三層樓新房,房主趙順林是個盲人,60多歲,妻子被摩托車撞倒后,長期臥床。因他雙目失明,81歲的老母在照顧他,老母走在前,他跟在后,一根拐杖連著兩人。幸運的是,人生本不順暢的趙順林的生活卻因扶貧政策過得越來越好。他性格開朗,那天心情極好,也很健談,神采飛揚,說得最多的就是他的三層樓房子——造型雅致,紅瓦白墻,木地板地面,光潔透亮,并置有沙發(fā)和茶幾,頂樓還有曬臺。這樣的好房子,放在大城市,也令人羨慕。這房子是政府整體移民搬遷各種補貼的結(jié)果。

    不管汪家箐還是箐口村,歷史上因為窮,村民住房多是就地取材,用石頭砌墻,用石塊蓋頂。如今村民整體遷入東川移民新區(qū)和就地遷入箐口新村,舊村已荒無人跡,偶爾見到人影,不是來種莊稼,就是來念舊。我們從東川壩區(qū)一路向上,海拔600米、700米、1000米、2000米、3000米……一個個抬高的數(shù)字,意味深遠。沿路鮮花盛開,一切換了新貌,稍微平坦的地方,就有新建的房舍,路旁建了相當規(guī)模的游覽區(qū),有商場,也有餐館民宿,建筑造型講究,陣勢不凡。

    從汪家箐再往上,路就更陡峭了,只感到彎去倒來。霧越來越大,時有撤開,才能看到車窗外的風(fēng)景。當車爬上一座絕壁之上,眼前出現(xiàn)了一座氣勢恢宏的宮殿,像傳說中的天宮。車停下后,我們再往回看,身后的公路蜿蜒而上。司機小曾說,那就是著名的四十八道拐,只有經(jīng)過它,才能通達頂點。

    說著話,霧氣又開始彌漫,路在霧中時隱時現(xiàn),這和我們平時看到的路,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在高天滾滾、霧氣升騰的梵天凈地回望,我們來時的路也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路,仿佛是通向未來的路。恍惚間,面前的宮殿,仿佛是傳說中的天堂。

    我們所站的位置,海拔已近4000米,四周恍若仙境。也就在那塊平地上,我見到了馮支書。他50多歲的樣子,濃眉大眼,兩眼炯炯有神,極像藝術(shù)大師畢加索。他穿著一件紅色布料夾克,和我說起他打造牯牛山的前前后后,就他荒山造景造屋這一點來看,也可以說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藝術(shù)大師。

    我們談話間,偶爾從山頭傳來說話聲,他指著那些人說,他們都是采藥材的,再往上就到頂了。

    看到不斷向上的人影,我想起大海梁子那個孤獨少年,三十多年過去,他現(xiàn)在是什么情況?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東川數(shù)萬貧困人口,從大山上走到平壩,從此擺脫了貧困。而人類的終極目標,遠不只是解決溫飽和滿足眼前,那么,東川人民接下來的目標是什么呢?這讓我對眼前這條通向牯牛山峰頂?shù)穆酚辛颂厥獾乃伎肌j襞I剑钦_發(fā)的旅游勝地,現(xiàn)在上去觀光的人已經(jīng)很多,相信將來會更多,一定會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它是東川人民走向更加美好未來的象征。我看到一條鋪滿鮮花的路正向上延伸,也看到了東川人向上攀緣的身姿。

    牯牛山頂就在前面,那里會有什么樣的風(fēng)景?在我的想象中,山頂應(yīng)該是距天空最近的地方,上面一定有燦爛的陽光、美麗的風(fēng)景和祥瑞的氣象。不僅如此,那里也一定是一個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的地方。

    其實并非想象,這是包括東川人在內(nèi)的人類前進的必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子视频观看免费完整| 美女毛片在线观看| www日本xxx| www香蕉视频| 日韩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牛牛|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欧美激欧美啪啪片sm|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模gogo中国人体私拍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大战孕妇12p| 最新浮力影院地址第一页|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欧美同性videos视频| 男攻在开会男受在桌子底下| 777米奇影视第四色| 日本娇小videos精品| 免费在线看视频|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播放| 1a级毛片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网站| 3d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播放|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www.日本高清视频|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观看| 特黄大片aaaaa毛片|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 永久在线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久99久久久国产自输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