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泳:新見陳寅恪舊詩二首
重慶林建剛知我對陳寅恪晚年詩有興趣,以凌梅生整理《又向流云閱古今——凌道新詩札日記存稿》(中華書局,2023年)見告,并云或有新史料線索。
我將此書讀過,知凌道新出身燕京大學,1974年去世。早年和吳宓過從甚密。凌英文甚佳,舊詩修養也好,平時喜讀陳寅恪詩。書中偶有涉及陳寅恪處,但多為習見資料,對箋證陳寅恪晚年詩今典,似無直接幫助。但我在書后凌道新1969年日記所附照片中,發現他抄錄的二首陳寅恪舊詩,與以往陳詩大異,或可視為新見陳寅恪舊詩,略述如下:
1969年10月18日,凌道新在四川梁平勞動改造,在筆記本上默寫了陳寅恪四首詩,分別是《憶故居詩并序》《(題?)》《題?端午?》《中秋?》。我檢三聯書店《陳寅恪集·詩集》比對,確認《憶故居詩并序》與原詩相同(見陳集42頁)。《題?端午?》為《丁酉五日客廣州作》(127頁),相同。《中秋?》為《乙未中秋夕贈內即次去歲中秋韻》(118頁),相同。余下這首《(題?)》,全詩:“雞林鴨綠陣云深,誰啟開邊武帝心。漢臘只余殘燭夜,楚氛翻作八方陰。煩冤新鬼家家夢,破碎河山寸寸金。剩有宣和頭白老,嶺梅如雪對哀吟。”陳寅恪1945年有《玄菟》一首(47頁),全詩:“前朝玄菟陣云深,興廢循環夢可尋。秦月至今長月照,漢關從此又秋陰。當年復轍當年恨,一寸殘山一寸金。留得宣和頭白老,錦江衰病獨哀吟。”二詩比對,可知凌記陳詩系由《玄菟》改造而來,古典及造句語詞,符合陳詩舊例,陳有改舊句作新詩的習慣。《玄菟》吳宓曾有注釋,意謂雅爾塔會議后,蘇俄實際控制中國東北。凌記陳詩首句中“雞林鴨綠”,雖是舊詩習語,但一語雙關,顯指朝鮮和鴨綠江,此詩體現陳寅恪當時心態。凌默寫陳詩,個別字句與原詩差異,應屬正常,但句句差異,顯然不屬記憶問題,觀察凌記其他陳詩甚少失誤,可判斷這是一首新見陳詩,意義非常。
陳寅恪舊詩,當年未公開刊行,多存于友朋日記或往來書信中,日后此類史料發現愈多,新見陳詩的機會也愈多。凌道新1972年9月25日,抄錄1945年陳詩《與公逸夜話用聽水軒韻》(465頁),與通行本詩句多有差異,比較如下:
詩題“聽水齋”,凌記“聽水軒”,詩題前另記:“南皮張遵騮張文襄公曾孫(其妻王憲鈿福山王文敏公懿榮孫女)”一句,為通行本所無,并記作詩時間為:“一九四五年春末夏初”。
此題共四首。第一首相同,僅“海水已枯桑已死”,凌記為:“海水已干桑已萎”。第二首略異。首聯“憶昔長安士女狂,玄都曾共賞瑤芳”。凌記為:“無奈玄都道士狂,桃花不種負年華”。頸聯上句“門寂漸稀車馬客”,凌記為:“夢醒更尋惆悵跡”,其他相同。
第三首完全不同,應為新見舊詩。全詩:“昨夕圖浮色變空,眾生形解動刀風(刀風解形,語出晉譯修行道地經)。東飛帝子冤成鳥,南伐軍人慘化蟲。細柳一般兵作戲,大槐何日作方終。皂羅今豈長安有,愁殺雞群老禿翁。”1951年5月,陳詩《首夏病起》再用“刀風”古典,有“刀風解體舊參禪”句,并有注釋:“晉法護譯禪經,詳論人死時刀風解體之苦。”(77頁)通行本作:“金谷繁華四散空,但聞啼鳥怨東風。樓臺基壞叢生棘,花木根虛久穴蟲。蝶使幾番飛不斷,蟻宮何日戰方終。十年孤負春光好,嘆息園林舊主翁。”(45頁)
第四首略異。凌記全詩:“贏得聲名薄幸留,十年夢覺海西頭。擘釵合鈿緣何事,換羽移宮那自由。云際幾回猜雁字,天邊終古幻紅樓。當初誰設同心誓,此恨千秋總未休。”通行本作:“贏得聲名薄幸留,夢回惆悵海西頭。擘釵合鈿緣何事,換羽移宮那自由。夜永獨愁眠繡被,雨寒遙望隔紅樓。當初一誓長生殿,遺恨千秋總未休。”(45頁)二詩比對,頸聯全異,首聯尾聯略異。
陳寅恪舊詩傳抄過程中,時見語詞差異,比對差異,對理解陳詩多有啟發幫助,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