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叢書”圖書分享會舉行
2024年9月16日,正值中秋佳節前夕,“讓我們為自己‘立法’——‘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叢書’圖書分享會”在懷柔區雁棲鎮水岸雁棲社區藏書房舉行,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學術盛宴。叢書收錄了北大中文系網絡文學團隊核心成員的博士學位論文專著,目前簽約9部,已出版4部,先后為《編碼新世界——游戲化向度的網絡文學》(王玉玊著)、《羅曼蒂克2.0:“女性向”網絡文化中的親密關系》(高寒凝著)、《網絡文學研究的原生理論》(崔宰溶著)以及《脂粉帝國——網絡言情小說與女性話語政治》(薛靜著)。除韓國留學生崔宰溶外,其余三位作者都來到了分享會的現場,向大家講述自己作為“偷偷讀網文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青年學者,迎來了為自己,為自己熱愛的網絡文學“立法”的時代。本次分享會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主辦,叢書責編、中國文聯出版社學術分社總監、編審馮巍主持。
“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叢書”作品包括:
王玉玊《編碼新世界——游戲化向度的網絡文學》(已出版)
高寒凝《羅曼蒂克2.0:“女性向”網絡文化中的親密關系》(已出版)
崔宰溶《網絡文學研究的原生理論》(已出版)
薛靜《脂粉帝國——網絡言情小說與女性話語政治》(已出版)
肖映萱《“她的國”——中國網絡文學“女性向”空間的興起和建構》
李強《中國網絡文學的發生》
吉云飛《中國網絡文學生產機制的生成》
王鑫《從中作梗:數碼人工環境的語言與主體》
韓思琪《網絡文學藝術的虛擬真實性研究》
王玉玊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是叢書第一本專著的作者,被戲稱為“拖延癥免疫者”,她關注的對象是網文與游戲。在王玉玊看來,無論是數碼游戲還是網絡文學,都是在數碼媒介環境下誕生的文藝形式,它們共享著相似的媒介環境,也遵循著共通的底層邏輯。王玉玊致力于探尋這一底層邏輯并將其概括為“數據庫”與“模組化”。與被認為是“有機體”的傳統文學不同,網絡文學呈現出鮮明的“設定”傾向,擁有龐大的世界設定與人物設定數據庫。世界和人物在文本中相互碰撞,衍生出一段段情節與故事,這是基于數碼邏輯的全新敘事范式。而在新的生存環境之下,新一代青少年的生命經驗和生存哲學也在發生變化,王玉玊將其命名為“二次元存在主義”,即自己去選擇自己要相信的價值,同時也承擔選擇的代價。
高寒凝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在博士論文寫作期間關注的議題則是女性向文化,尤其是其中被她命名為“羅曼蒂克2.0”的前置存在。“羅曼蒂克2.0”是傳統浪漫之愛的迭代版本,它的核心被高寒凝稱之為“親密關系的實驗場”,在這個實驗場中,女性群體作為主要參與者,通過不斷進行各式各樣的配對動作,探索在不同設定和背景下CP雙方的親密關系如何展開。這種以社群討論和實驗為基礎的文化實踐,與從騎士文學到前網絡時代言情小說的脈絡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新模式也塑造了這一代女性對于親密關系的全新認知。
薛靜博士(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講師)的新作《脂粉帝國——網絡言情小說與女性話語政治》近日新鮮出爐。談起為什么要研究女性文學,她坦言“這和研究中國文學是一樣的”,能夠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優勢和資源,而另一方面,網絡的興起也改變了女性寫作的局面,使大批女作者進入大眾視野之中,我們正處于女性正在被看見的特殊歷史轉折期,女性文學對于每一位學者來說都是寶藏。《脂粉帝國》一書便是以網絡言情小說為切入點,通過剖析小說類型的演變折射出女性欲望乃至時代的變遷。從早期的虐戀總裁文、古代背景的穿越文到遵循叢林法則的宮斗宅斗文、曇花一現的女尊文再到想象平等烏托邦小環境的甜寵文以及近期大熱的無限流作品,女性在不同的文本中開展思想實驗與社會實驗,探索著當下人們的情感模式與時代精神。
叢書作者們從“偷偷看網文的孩子”到網絡文學研究專業學者的成長之路離不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的努力與堅持。邵燕君其實是傳統文學研究出身,然而在主持文學評刊工作6年后,她清醒地認識到當代文學的生產機制出現了可怕的危機。彼時正當2011年,網絡文學蔚為大觀,重要類型均已產生,大神林立,讀者活躍。于是她捫心自問:“到底是怎樣的傲慢與偏見讓我們對此視而不見?”并最終下定決心轉向網絡文學研究。不過邵燕君坦言,自己并非“網絡原住民”,在課堂上也一直是“弱勢”的老師,所以她更希望在網絡上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能夠為自己熱愛的東西“立法”,把握住機會,也承擔起責任。
在邵燕君看來,這套匯集了年輕學者博士論文的“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叢書”不僅將作者所代表的群體的那些隱秘的而又難以言說的生命經驗用學術語言表達了出來,更創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概念作為研究基石,用新表達闡述新內容,沒有“把話說舊”。更為可貴的是,叢書作者們雖然作為學術趣緣群體共同學習討論,但同時又保持著各自獨特的視角和研究方向,“各開一片天地”,每本書都根植于作者自己深層的生命體驗,每本書都在解決自己的核心問題。邵燕君笑言,“將來如果我有一套豪宅,書架上最好的位置一定留給這套叢書”。
在學院體制內,網絡文學研究已經開辟出一方沃土,那么,對于網文行業的從業者而言,這些學術探索又意味著什么呢?晉江文學城副總裁胡慧娟站在業內人士的角度,高度肯定了網絡文學學術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她強調,評論在網絡文學生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能促進分享,參與共建,還能幫助讀者與作者形成共同的審美閱讀取向,進而影響整個網站的文學風格。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模式,不能簡單套用傳統的文學批評和研究方法,因此,發展出一套與網絡文學相匹配的批評與研究體系勢在必行。胡慧娟用“恍然大悟”來形容她閱讀“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叢書”時的驚喜感受:“它讓我知道了,原來這個作品有這個意思”。她認為,能夠捕捉并揭示作品中那些甚至連作者自己都不自覺的、與社會和時代緊密相關的蛛絲馬跡,正是網絡文學專業研究的意義所在。面對網絡上日益增多的極端言論,胡慧娟也希望學者們的專業評論能夠引導公眾更加理性地看待網絡文學,保持評論區健康和文明的氛圍。
《光明日報》高級編輯饒翔是本次分享會唯一的男嘉賓,也是唯一的傳統文學從業者,他從圈外人的視角分享了自己對網絡文學及其學術研究的見解。饒翔認為,網絡文學作為大眾廣泛參與的文化現象,已經成為文化產業鏈條中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體制外與體制內、大眾與精英的二元對立也在不斷消解和溶合,比如網絡文學已經被納入了作協工作中。他注意到,當前傳統文學中的優秀作品似乎變少了,傳統文學的傳播和批評、研究面臨很大的困難,相比之下,網絡文學代表了一種文學創作的新質生產力,且不少作品更貼近當下的社會生活與人們的真實欲望。不過,饒翔依然肯定傳統文學的價值,他認為自發的網絡文學寫作蓬勃發展但又泥沙俱下,能否自我生成一種話語資源還是未知數。而傳統文學雖然常被批評過于精英化,但它實際上仍保持著對現實的批判性,因此仍有其特殊價值。
在嘉賓熱烈的分享與討論后,主持人馮巍總結道,今天的主題“讓我們為自己‘立法’”蘊含著兩層深意:一方面,它意味著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學者正在為同樣年輕的學科——網絡文學研究——建立規范;另一方面,通過這些研究成果,學者們也在為性別“立法”,讓每個人都能成為真實的自我。
隨后,在場觀眾踴躍參與提問,就如何看待乙女游戲,如何促進女性表達等問題與嘉賓展開交流。李強博士(中央民族大學講師)作為《中國網絡文學的發生》一書的作者也驚喜到場,接受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