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大地震,每當災難來臨,我們不僅目睹到震魔的殘酷、生命的堅忍與脆弱,也見證著人間大愛和人性之美,同時更期待這樣的悲劇不要重演。本期長征副刊推出軍旅作家馬泰泉的文章,也許能讓我們從中尋找到戰勝災難的力量。
——編 者
地震短臨預警,是人類尚未攻克的難題。每一次地震來臨之時,當人們看到新聞媒體播放的那一個個令人驚悚的畫面,心頭又籠罩了一層陰影:下一次地震又會何時發生,在哪里發生呢?這一連串的問號一直在人們腦海中盤桓。
只要地球存在一天,地震就時刻威脅著人類。一次次撼天動地的大地震,正是地球內心深處爆發出來的撕心裂肺般的宣泄——
上篇
傾聽地球的吶喊
導讀:經過40多年的探索實踐,科學家們普遍認為,人類目前尚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的時間、地點和強度,因此,建立綜合防御體系是更為有效的防震減災之道。同時,大地震也在警示我們,要像珍愛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愛地球,與地球和諧相處。
說起來,我曾在地震科學這個神秘而神奇的領域造訪4年之久,先后走訪了國內16個省市、自治區,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過的破壞性大地震進行考察,考察的目的,是探求中國地震預報40多年來的成敗得失,最終寫出了約60萬字的書稿,于2011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以《大地的震撼》為書名出版發表。
中國多災。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疆土,是大自然變幻莫測的舞臺。“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峰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痹缭趦汕Ф嗄昵埃对娊洝ば⊙拧分芯土粝铝巳绱藟验煹牡卣鹁坝^。自20世紀初至今,中國境內發生6級以上地震就達657次,其中7.0級—7.9級地震98次,8級和8級以上地震11次,因地震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成為中國遭遇的刻骨銘心的痛!
回眸當年中國地震科學研究和地震監測預報,以邢臺地震為發端,在廢墟上筑起了新中國地震監測預報的里程碑。9年之后成功預報了海城地震。令人驚愕的是,僅一年后的1976年,終因唐山大地震短臨預報失敗而使年輕的中國地震預報事業從高仰的頂顛墜入命運的低谷。輝煌是真實的,正如日后的灰暗也是真實的一樣,這是科學在探索中走過的路。早在汶川地震發生之前就有專家指出,印尼蘇門答臘巨震會使未來大震趨勢可能向我國西南部發展,但是,即使是對的判斷,也只是指出一個大概范圍和方向,更沒有充分的把握作出較準確的短臨預報意見。時至今日,地震專家對地震的探索和認知,依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能稱其為經驗之談,更不能當某種模式來用,因為地球上所發生的地震仍沒有規律可循。
中國地震預報前景路在何方?是擊鼓,還是鳴金?科學探索是心力、耐性與時間的合金,輸了敗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目前全世界短臨預警的最高命中率是20%左右,而這個只有中國才能做到。但是,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由于地球內部的“不可見性”、大地震的“非頻發性”和地震成因機理的復雜性等因素,目前人類還不能準確有效地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
一個似乎比破解地震之謎更令人困惑的問題出現了:天上摘星逐月,地上樓宇林立,時空網絡穿梭于世界各地,可是人類對于賴以生存的地球的了解卻顯得如此“淺薄”。盡管人類利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可以發現并大肆開采地球上的各種礦藏,但人們到目前為止都很難“開采”地震。為探索地球深部的信息,正在德國與捷克邊境進行的“德國大陸深鉆計劃”,預定鉆探深度15000米,然而,相對于地球6370公里的半徑而言,這種超深鉆井所達到的深度只是摸到了地球的“皮毛”,更何況是“一孔之見”。加之地震常常是突如其來,猝不及防,地震一旦爆發,便成為與戰爭等量齊觀的重大災難。所謂“上天有路,入地無門”,是對地震預報這一世界性難題的簡單概括。
中國的領土面積占全球陸地面積的6.7%,中國發生的地震約占全球地震的33%,而為什么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卻占全球這一總數的近60%?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們有理由追尋答案。地震預報還處在探索階段,即使對某個地震進行成功預報,如果房屋不抗震,地震還是要毀壞我們的家園。面對人類遭受到地震的威脅和劫難,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說:“我們應當把災后救援的觀念轉變為突前監測預防的方針。此方針不僅比災后救援更人道,而且更經濟!币蚨,眼下最行之有效的防震減災途徑,是在做好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及震害防御的同時,建立健全由地震部門、政府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綜合防御體系,這才是真正筑起抗震的“銅墻鐵壁”。
面對一個又一個襲來的震殤,人民在驚愕、惶恐之中是否應該靜下來好好想一想:如今地球為何頻頻以這般“自殘”的方式向人類發泄自己的“情緒”?最瘋狂的一次就是日本東北海域9.0級巨震引發海嘯,受到重創的福島核電站發生爆炸,核輻射引發世界恐慌。這也許是地球滿腹憂煩最酣暢淋漓的宣泄。
對于地球知識的忽略與無知,使人類在欲望和掠奪的心態下對地球的侵擾與征服日趨復加。蘆山地震后的第三天,即4月22日,是第44個“世界地球日”。已經有一種聲音,在這個世紀回蕩了:人類啊,你們要悔改!龜裂的農田里秧苗枯死的呻吟,你們聽見了嗎?沙塵暴摧殘萬物的嘶鳴,你們聽見了嗎?洪水泥石流瞬間吞噬生靈的呼救,你們聽見了嗎?雪花灑落在消融的冰川上那凄涼無助的絕唱,你們聽見了嗎?
親愛的同胞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有著同人類一樣的生命四季,地球的命運就是人類共同的命運。人類的偉大不僅在于對這個世界的創造,更在于對這個世界的珍惜。一個經受罹痛而又愛忘事的民族是可怕而悲哀的。讓我們像珍愛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愛地球,與地球和諧相處。
當震魔的陰霾籠罩大地時,那抹迷彩綠總會第一時間出現,點燃生的希望。當災區群眾看到那閃光的軍徽時,他們發自內心地說:解放軍來了,我們有救了——
下篇
擎起生命的迷彩
導讀:在中國軍人眼中,每一次地震的發生都無異于一場戰爭。在這場與大自然搶奪生命的戰斗中,中國軍隊以不變的忠誠和頑強的意志決戰決勝,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答卷。
地震對于軍人來說,是與陌生的、看不見的敵人的戰爭,其激烈與殘酷決不亞于我軍歷史上的歷次大戰役。我在采訪中接觸了許多抗震救災行動的指揮者和參與者,他們將地震視為與戰爭等量齊觀的重大災難,營救百姓生命財產就成了人民軍隊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
邢臺地震發生后,奉軍區首長命令,時任駐石家莊某軍副軍長兼參謀長的徐信將軍,即刻率軍部20余名官兵乘上一輛大卡車,向震中區隆堯縣開進,迅速成立抗震救災一線指揮部,并用無線電與北京軍區和國務院建立了通訊聯系。根據周總理指示,軍隊向災區出動總兵力達4萬余人。邢臺地震中,大規模調動部隊參加抗震救災,是共和國抗震救災史上的先例。
我在考察唐山大地震時,不禁被一名戰士的英勇壯舉所感動:最早用無線電報向上級報告唐山發生強烈地震的,是空軍駐唐山某部無線電連電臺報務員吳東亮。地震發生時強大的震波把他和桌椅一起掀翻,手腳麻利的吳東亮迅速抱起電臺,打著滾沖出屋外,他只有一個念頭,電臺就是武器,軍人丟了武器就等于丟了生命!但是,他抱出來的只是一部交流電臺,地震已將電源破壞,無法使用。吳東亮再次沖進電報房,抱出備用的蓄電池和零件,于地震后21分鐘——凌晨4時零3分,與上級機關的電臺取得了聯系,緊急報告了唐山發生大地震的慘況。正是這一道微弱的電波發出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10多萬救災部隊,迅速從四面八方向災區開進展開救援。在如此慘烈的大災難面前,所有被強化了的人類情感在唐山達到了頂峰,使它變成了一座沒有哭聲的城市。然而,當十萬大軍完成搶險救災任務陸續撤離時,失去了24萬生靈的唐山人爆發了震顫四野的哭聲,人們發自肺腑地高喊:解放軍萬歲!
32年后,又一場大災難降臨四川汶川的映秀至北川一線!一時間,山崩地陷,江河堵塞,數百萬生靈被推到生死邊緣……地震發生13分鐘后,軍隊應急機制全面啟動。僅3日之內,多軍兵種遠距離同步開進,投入總兵力達13萬多人,其涉及范圍之廣、各種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均創我軍抗災歷史紀錄?罩型斗拧㈣F路輸送、摩托化疾馳、徒步強行軍、水路突進……奉命參加抗震救災的部隊從四面八方奔赴災區,全力展開救援行動。人民軍隊如此的氣勢和速度讓國人感動,令世界驚嘆!有詩人贊曰:三軍忠勇,丹心如火,赤幟千里招展。
蘆山大地震發生后第58分鐘,成都軍區前進指揮所已進入災區,救援全面有序展開。經歷了汶川、玉樹抗震救災,人民軍隊的快速反應、應急機動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
我在采訪中,一直被這樣一個情景振奮著、感動著:“鋼鐵戰士娃娃臉”!這是汶川地震救災戰場上對年輕軍人的生動描述!80后”“90后”構成汶川和蘆山抗震救災大軍的主體。當考驗來臨時,年輕軍人身上表現出的強烈的愛國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過硬的戰斗作風,令世人刮目相看。事實證明,他們是勇于擔當、值得信任的軍營新生代。
從邢臺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蘆山地震等一個又一個襲來的震殤,見證了我們這支軍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它向歷史和現實證明,走過80多年風雨滄桑的人民軍隊,其傳統沒有丟,血脈沒有斷,軍魂沒有變,在歷次抗震救災中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盡管我們不知道未來還會面對怎樣的自然災害,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人民軍隊不會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在人民需要的時候,永遠會以臨戰的姿態沖鋒在前,決戰決勝!
(作者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總后創作室副主任)
刊頭設計:倉小寶
地震中那些牽動人心的數字
0 2001年11月14日,昆侖山發生了8.1級的強烈地震。由于發生地點人跡罕至,這次強烈地震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地震級數與損失大小沒有必然聯系。
2 全球有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中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之間,屬地震多發國家,我國18個省區都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
5 國際地震專家對提名的37項“有意義的地震前兆”進行評審,其中只有5項被認定。然而即使是“有意義的地震前兆也并不意味著可以用來預報地震”,因此依據所謂的“前兆”判斷地震發生與否不是嚴肅科學。
20 近百年間,全球共發生造成20萬人以上死亡的大地震3次,不幸的是有兩次發生在中國:一次是1920年寧夏海原8.5級特大地震,造成23.5萬人死亡;另一次就是1976年的唐山7.8級大地震,造成24.4萬人罹難;再一次就是2004年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9.0級巨震并引發海嘯,造成印度洋周邊各國近30萬人死亡。
30 自邢臺地震第一次調動部隊參加抗震救災以來,在歷次抗震救災行動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投入兵力30余萬人次。
90 據統計,在地震中90%的人員傷亡,都是由工程結構物的倒塌造成的。所以,建筑物結構和質量是決定傷亡人數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