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影響源遠流長。作為文化符碼,屈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呈現三種歷史形態:詩人屈原、文化名人屈原、非物質文化遺產屈原。
詩人屈原,是古代中國與朝鮮、日本、越南、印度等國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符碼。
據文獻記載,東晉簡文帝時期,屈原及其作品就開始在朝鮮半島傳播。晚唐五代,在高句麗文人中,屈原忠貞愛國精神和獨立不遷的人格被廣為尊崇!俺r漢文學始祖”崔致遠(857-915)撰寫《荊南》詩道:“遙思屈宋忠魂在,應向風前奠一杯!痹髑鍟r期,屈原作品在朝鮮半島李氏王朝的傳播形成高潮。《楚辭章句》《楚辭補注》《楚辭集注》《楚辭天問篇》《屈原楚辭》《屈子離騷》《離騷意》《離騷解》等漢文典籍大量刊刻傳播。宋相琦《南遷日錄》載:“余自兒少時,喜讀《楚辭》諸篇,朝吟暮誦,至于《離騷經》,則讀八百遍!崩畛八拇蠹摇敝粡埦S也極喜愛屈原的作品,作有《續天問》!霸娚苯饡r習對屈原大力推崇,金時習模仿屈原作品形式、以李朝歷史為題材的創作有《擬離騷》《擬楚辭九歌四首》《擬天問》等。這段時期朝鮮半島的擬騷文學空前繁榮,可見, 作為詩人,屈原對李氏朝鮮文人的創作影響深遠。
屈原對日本文人的影響從唐朝開始。約公元7世紀到8世紀,選錄了屈原《離騷經》《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卜居》《漁父》等楚辭作品的《昭明文選》傳入日本。屈原作品也因此開始在日本廣泛傳播。在中國“文選爛,秀才半”的影響下,日本奈良時代(710—794)也將《昭明文選》作為選士拔擢的必讀書。此后的平安朝、江戶時代多次刊行傳播,影響著日本讀書人。希世靈彥(1402-1489)《讀離騷》曰:“六里青山人楚疆,武關何事鎖懷王!峨x騷》二十五篇恨,寫書孤忠一寸腸。”從社會發展歷史看,日本也把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時代稱為“戰國時代”,這段時期正有著與屈原生活時代相似的社會歷史背景,因而,屈原的忠、潔、清、直的品格和志向,屈原的憂國和改革精神,得到日本文人認同。
在古代中越文化交流中,屈原及其精神也深受認同。越南文人對中華詩祖屈原的熟悉程度很深,他們把有組織的漢詩創作叫做“騷壇會”。明清時期,越南文官出使中國、途經沅湘寫詩吊屈的文化現象,持續了近200年。有“越南的屈原”之稱的阮攸,1813年作為越南大使來到中國,寫了五首吊屈原的詩歌,其中《湘潭吊三閭大夫二首》道:“好修人去二千載,此地猶聞蘭芷香。宗國三年悲放逐,楚辭萬古擅文章!笨梢姡侥衔娜藢υ娙饲犯衽c文章的認同。
近現代西學東漸的同時,中國文化也向東歐、北歐、美洲傳播。作為可與但丁媲美的中國詩人,屈原作品被逐漸推介到西方世界。1852年《楚辭》德文譯本在維也納正式出版,1870年法文譯本在巴黎出版,1879年最早的英譯本《離騷》面世。此后,屈原作品海外傳播出現了英、法、日、德、俄、意大利等各國文字版《楚辭》集,中國主要的《楚辭》注疏書籍陸續在域外翻譯出版。詩人屈原的精神價值得到世界廣泛肯定。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離騷》這篇政治抒情詩是一首衰歌,使人栩栩如生地看到了一個偉大民族的心靈,如何渴望在道德精神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穩定的社會!敝鞒址g俄譯本《屈原詩集》的H.T。費德林博士說:“屈原詩篇有著固有的民族特色,然而也具有普遍的世界意義。屈原的詩歌是全人類的財富!笨梢,詩人屈原成為古代中國與周邊國家友好交往的文化橋梁和紐帶,加深了周邊國家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與崇敬。
作為世界文化名人的屈原,是新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重要文化名片。
1953年,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將中國的屈原與天文學家哥白尼、文學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運動領袖何塞·馬蒂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隨之,新中國發行《世界文化名人》紀念郵票(紀25),共一套四枚,屈原列為四大文化名人之首,發行量400萬套,屈原形象以紀念郵票形式開始在中外傳播。
在國內掀起屈原文化熱潮的同時,作為世界文化名人的屈原,開始作為新中國文化名片,在新中國對外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1954年10月25日,毛澤東在送別訪華即將回國的印度總理尼赫魯時,吟誦屈原《九歌》詩句“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表達對這位異國政治家的友好之情。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r期,毛主席把自己珍愛的仿刻宋版《楚辭集注》贈送給日本首相田中。從1952年到1960年,以屈原生平事跡和詩歌為基礎創作的歷史話劇《屈原》在前蘇聯、羅馬尼亞、芬蘭、日本等世界各地公演。1952-1954年日本公演歷史劇《屈原》300多場次。1954年1月莫斯科葉爾莫洛娃劇院演出歷史劇《屈原》。1958年羅馬尼亞上演歷史劇《屈原》,這是在羅馬尼亞上演的第一個中國戲;1959年,羅馬尼亞人民以演出《屈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9周年。1960年芬蘭國家劇院公演歷史劇《屈原》!肚返念l繁公演,縮短了中國與歐洲各國文化的距離,促進了中歐人民的了解和友誼。
從域外讀書人對屈原作品的接受傳播,到世界人民對屈原“愛國信念”的共鳴,屈原精神在世界文化史上展示的超時空的永恒價值值得我們關注。別林斯基曾說:“詩人永遠是自己民族精神的代表,以自己民族的眼睛觀察事物并按下她的印記的。越是有天才的詩人,他的作品越普遍,而越是普遍的作品就越是民族性的、獨創的。”屈原入選世界文化名人的一剎那,他便有了另一個身份——中國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象代表。
進入21世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符碼代表的屈原,在世界范圍內通過端午民俗節慶與國際龍舟賽的載體,獲得更廣泛的認同與傳播。
2005年中國岳陽(汨羅江)國際龍舟節開幕式上,30萬群眾齊誦臺灣詩人余光中為此次活動創作的詩作《汨羅江神》:“百船爭渡,追蹤你的英烈/要找回失傳已久的清芬/旗號紛紛,追你的不僅是/三湘的子弟,九州島的選手/不僅李白與蘇軾的后人/更有惠特曼與雪萊的子孫”。壯觀的場面激起了在場人濃濃的華夏情。2008年,中國臺灣網刊發《組圖:從汨羅江到屈子祠 兩岸文化人共尋屈子魂》。2009年端午節,以“傳承屈原精神促進兩岸合作”為主題的“海峽兩岸屈原文化與旅游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湖北宜昌舉行。傳承愛國精神和合作共贏精神的中國端午節2009年榮登聯合國“人類傳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以紀念屈原為核心的國際龍舟賽如今已經形成世界性群眾體育盛會。加拿大每年舉辦一年一度的多倫多國際龍舟賽,2009年第二十屆多倫多國際龍舟賽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等世界各地180支龍舟隊參加。 在2012年廣東佛山國際龍舟邀請賽上,來自印度的亞洲龍舟聯合會的執行委員桑迪普說:“我們是在2008年成立龍舟協會的,一開始是因為亞運會中有這個項目,東南亞地區龍舟運動的影響力也很大,我們不愿意錯過,所以專門組織了本地運動員參與。參加龍舟運動,不能不去了解這項運動的文化內涵,所以我們也專門學習了一些關于龍舟的傳統和知識!笨梢姡鳛橐环N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符碼,屈原及中國端午文化通過各級國際龍舟賽已將傳播空間擴大到五洲四海。
歷史上,詩人屈原曾作為士大夫忠節清烈楷模或人品偶像,凝聚知識精英!笆澜缥幕恕鼻o了世界一個了解中國的窗口。今天,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端午節“紀念主角”的屈原,在當今全世界海洋開發和海洋文明發展的舞臺上,將借助世界競技體育項目國際龍舟賽的大平臺, 更廣闊更深入地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世界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