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13年之前,我最怕的就是過年。過年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問你同樣的問題,忙什么呢?
忙什么呢?在過年的家鄉(xiāng),在一年未見面的親朋嘴里,不是一種寒暄,而是問你在過去的一年里收獲了什么。為了逃避這種追問,我總是在大年夜熬個通宵,天亮時開始睡覺,給自己一個避免回答的理由。說睡覺,其實就是躺著,用被子蒙著頭,隔著棉花聽來家中拜年的人問,二妮回來了,她忙什么呢?找對象了嗎?干啥事業(yè)呢?掙大錢了嗎?拿什么回來孝敬你了?母親避重就輕地回答人家,回來了,夜貓子,睡著覺呢,起來后讓她去給你拜年。拜年的人走了,母親的嘆息穿過厚厚的棉花進到耳朵里。
我在母親的嘆息聲里不停地拷問自己——你到底在忙些什么?到底有哪些可以安慰自己、安慰母親的收獲?
母親的嘆息越來越頻繁。日子越來越短。年越過越恐慌。
越過越恐慌的日子里,我把自己的生命拷問成了一只悲傷失望的口袋。里面除了些記憶的碎片外,再無別的可以支撐生命的東西。那些碎片也大多是灰色的,陰天的顏色。它們曾經(jīng)是我年少時的夢想、愛情、追求、新鮮美麗的容顏……它們曾經(jīng)都是彩色的、熱烈的,閃著奪目的光彩,鋪成寬廣的道路,演變成無法抵擋的誘惑,讓我去追趕漫長的成長,追趕新的年、新的歲月。那時的生命是揚起的帆。然而,一切都成了碎片。灰色的碎片。用手攪拌,連點響聲都沒有。帆,落下來,變成悲傷失望的口袋。
有一段時間,我?guī)缀醣簧目只艍嚎辶恕N姨焯旆从《茸骷野惖鹿佟ち_易的小說,為書里的一句話著迷——不算老,不算年輕,剛剛是一個可以去死的年齡。我盼望著有致命的災(zāi)禍能讓我不受親人指責地死去。我害怕活下去,害怕生命到終老的盡頭還是一只盛載悲傷和失望的口袋。
幸運的是,一天夜里,我讀到了博爾赫斯的《談失明》一文。博爾赫斯說:“一名作家,或所有的人,都應(yīng)當把發(fā)生的事看成是一種工具。他所遇見的一切,甚至侮辱、氣惱、不幸等等,一切對他來說就是一塊陶土,一種創(chuàng)造藝術(shù)的材料,他應(yīng)當利用它”。
那個夜晚,我突然找到了不再讓生命繼續(xù)恐慌下去的工具。那個夜晚,我對著博爾赫斯那張衰老的、瘦長的、智慧的臉,淚流不止。我對那個曾經(jīng)夢想到中國來的老人,那個喜歡中國但只能在失明的黑暗里遙想長城的老人,對那個說失明是他的一種工具的老人說,謝謝您,謝謝。
我開始寫作。開始學習寫作。30歲。這對于眼下少年天才林立的世界來說,或許是一個不合時宜的、過晚的選擇,但這有什么重要呢?重要的是,寫作將我生命悲傷失望的口袋重新吹掛成帆。我不再抱怨生活與命運,不再挑剔自己生命里的過失,不再記恨曾經(jīng)的傷害,我感恩地看著生命里與我有緣相遇的人和事,坦然地等待著可能到來的一切,哪怕是侮辱、氣惱和不幸。
這一年,我沒再害怕回家過年。雖然我仍沒有讓親朋滿意的回答,仍無法安慰母親的憂慮。但是,我可以面對自己的恐慌了。后來,我終于嫁掉了,進入了母親認為正確的人生軌道,母親憂慮的嘮叨和嘆息隨之消失了。或許在母親眼里,女兒成婚她就知足了。
母親不知道,她的女兒因為寫作有了另一種知足——文學讓生命有暖有靠。真正開始寫作后,才知道文學不但能祛除生命的恐慌,還能帶來很多真誠的師友。他們或近在身邊,或遠在天涯,甚或從未謀面,只是因文學在關(guān)注著你、關(guān)心著你——你寫好了,他們?yōu)槟愀吲d、為你贊嘆;你退步了,他們?yōu)槟阃锵踔林鄙匣稹S械呐笥褧氜D(zhuǎn)聯(lián)系到你,只為提醒你,這個小說有個問題沒處理好……偶爾的,我會從網(wǎng)上搜讀朋友們?yōu)槲覍懴碌奈淖郑还苁琴澝肋是批評,都讓我暖在心里,讓我覺得在茫茫世界里有暖有靠,讓我覺得文學像宗教一樣護佑著我、救贖著我。
現(xiàn)在,我不僅是名藥師、寫作者,還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我像母親當年為我一樣為兒子將來的生存而憂慮。這樣的時候,我就在心里為將來兒子體驗到的恐慌準備了一個建議——去寫作吧。這樣的時候,我告誡自己,作品里必須有暖的、真的、善的、美的,讓讀到它的人感受到溫暖。暖他的一生,幫他抵御生命里遭遇到的一切暗的、冷的、霉爛的、變質(zh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