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 id="oay06"></dl>
    <abbr id="oay06"><source id="oay06"></source></abbr>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葉永烈談《十萬個為什么》:書名是美麗的誤譯

    http://www.longdeke.com 2013年12月26日14:23 來源:新華日報 

      中國科普讀物最具影響力的品牌,當屬家喻戶曉的《十萬個為什么》,其總發行量已超過1億冊。從1961年第一版到今年第六版,唯一的版版參與的作者葉永烈,日前在江蘇省第六次科普作家代表大會上,向聽眾講述了親身經歷《十萬個為什么》背后的故事。

      葉永烈11歲時發表第一篇作品,19歲時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最年輕也是寫得最多的作者,21歲又寫出《小靈通漫游未來》。他說:“上小學時我的第一張成績報告單,語文和作文考試都是40分。我沒有氣餒,五年級時寫了一首詩投入《浙南日報》設置的投稿箱。該報發表了我的首篇作品,豆腐干大的文章引發了我濃厚的寫作興趣。”

      考上北京大學化學專業后,葉永烈說,“我仍熱愛寫作。不經意間看到北京科協辦的科學小報,投了一篇科學小品給采用發表了。此后,我來了‘靈感’,就用文學手法寫科普書,把那十幾篇化學小品編成一本《碳的故事》,投稿給少年兒童出版社。該社做些修改后刊用了,這是我首次正式出版的書。1960年,該社邀請我參與《十萬個為什么》寫作。”他寫了化學、農業和生物三個分冊的326個“為什么”,占全書總篇幅三分之一。由此,北大三年級學生、18歲的他,成了《十萬個為什么》的最年輕作者。

      談及《十萬個為什么》的書名,葉永烈表示,“那是一個美麗的誤譯”。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十萬個為什么》書名,“借用”了蘇聯作家伊林的同名科普讀物,只是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多一個副標題——“室內旅行記”。而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如他自己所言,是借用英國詩人吉百齡的詩句。但是,吉百齡的原詩若譯成中文,應該是“一百萬個怎么樣,兩百萬個在哪里,七百萬個為什么”。葉永烈解釋說,“‘十萬個為什么’是俄譯者的誤譯。因為有了這個‘美麗的誤譯’,才有了《十萬個為什么》這樣響亮的書名。倘若把書名叫做《七百萬個為什么》,那才別扭呢!”

      自1961年《十萬個為什么》出版第一版,到2013年出版第六版,半個多世紀以來,葉永烈一直堅持參與。葉永烈說自己“寫作最輕松的是第一版,因為當時不知道該書今后的社會影響非常大,所以沒負擔,文筆生動活潑,用文學的語言描述科學,讀者反映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規定上中學的兒子放暑假時每天看40頁《十萬個為什么》,要兒子‘看不懂就問我’。據說,周恩來總理非常喜歡《十萬個為什么》,他的座車里就放了一套,順手翻閱。最壓抑的,是文革中出版的第三版,社會流行‘知識越多越反動’風氣,突出政治術語,極左思潮。盡管我挨了批斗,但是還要我參與寫作。”

      葉永烈介紹,最新面市的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是精裝本,出了18個分冊,平裝本將于明年春節前后與讀者見面。新版書曾向社會廣大讀者征集了3萬多個新的“為什么”,由兩院院士掛帥審定稿件。他自己參與寫作的化學分冊,包括了“三聚氰胺”、“塑化劑”、“玻璃幕墻”、“地溝油”等最新的民生科普內容。 本報通訊員 宋北辰 本報記者 吳紅梅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