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我的14卷本《詩文總集》,其實它在2007年就已定稿了。此后六年,我又陸續寫了一些新作,除應邀將前期所寫的部分作品編成《北窗集》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外,這里,將其余的部分和最近新作遴選后又編成這本集子。它們都是《總集》出版之后從未結集的作品。
在我多年的寫作中,越來越深地感受到我國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特別是在哲學、文學和美學領域。它不同于西方某些創作理念主張的真實再現某個具體物象、細膩描摹微小細節,而是要求作家在寫作時著眼于整個宇宙、歷史、人生,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窺覽浩瀚時空中的自然造化,探究深邃邈遠的人生奧秘,在這樣自由心靈和人文精神的滋潤下,在哲學上,先是注重相對立的“意”和“象”,后引入文學理論,遂有“意象”之說,既有意的動人,又有境的美麗,更有形而上“詩接天地”的廣闊思維空間;在文學和美學上,特別注重意境的創造,并把它作為一種精神活動提出;千百年來,“意境”成為貫穿我國文學史和美學史的獨特傳承。因此,我認為,描摹再現具體事物的微觀細節,固然是文學表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若只停留于此,也僅是藝術在某一階段的一個過程,而并非藝術的終極目的。
一件作品,若能跳出“自我”,超越個體生命的有限存在而復歸于人生世界的整體,著眼于追求超功利的境界,追求審美理想和某種深刻的哲思、自由的人格和積極的生活態度,達到情與景相匯、意與境相融的美學境界,才是上乘。“意境”即“境界”,每件作品的意境,都來自于作者的靈魂,他的思想、性情、襟抱、稟賦等。人生境界的高低,直接決定其作品品位的高低。在我的寫作中,我努力追求意境的高遠,希望每首詩都能盡量傳達出一種思想內涵,并營造一種特有的韻味,使讀者透過強烈或疏淡的畫面感受到透徹空靈、華美圓融的美麗境界。我力圖使我的表現對象,一水一石,隱含天地間生命的頑強和靜穆,一草一木,歷數時空往復的流轉,閱盡風雨中的飄零與生機,使之具有更為廣闊的美學背景。在構思和藝術處理上,我試圖借鑒西方多種流派的藝術表現手段和方法,以之融入東方美學的境界之中。因此,在詩歌語言上,我也越益追求天然、節制、簡潔和生動。“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許多話都已融在自然萬物的意境中;大與小,虛與實,濃與淡,含蓄與顯現,我更看重它深刻的藝術表現力和容量、它的樸素率真與靈動、它的韻律與節奏的和諧之美。
這就是我多年來所做的探索。
我堅信我的祖國必然會越益走向繁榮富強,堅信我們飽經磨難的民族必將復興。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所處歷史階段和社會生活之中,被稱為民族觸覺和神經的詩人,更應意識到自己的擔當,以詩人所應具有的激情,關注那些每月每天、每時每刻發生的或即將發生的人們的喜怒哀樂和深刻的現實。詩人應該是生活的積極創造者、見證者、講述者和傳承者,詩人應該是不懈追夢的人、歌唱的人。我的心感召于時代沸騰的生活和日新月異的現實,在承受著甜蜜與憂傷中,它憧憬,它激動,它感奮。我更加珍惜生命和熱愛生活。想起年輕時我渴望的一切,今天都已變成現實,我更堅信未來在我們手中必將有更多奇跡發生。
這本書的最后一首詩《比一滴水更年輕》就抒發了我這樣一種思想感情和心理狀態:
當手杖
成為我世界的一部分
我卻比一滴水更年輕
因為這個時代
因為我的祖國……
不只是這一首詩,這本書中所有的詩,雖然主題不同,內容也很寬泛,但都是我近些年在壯麗現實激發下,情感生活的投影和心靈世界的寫照。
時代、生活和詩把我變成了孩子。
我便把這首詩的題名作了這本詩集的名字。
(此文為《比一滴水更年輕》一書序言,編發時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