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有助于不寫廢話。我經常是——許多朋友可能也經常是,或者曾經經常是,面對稿紙,枯坐一天,冥思苦想,落不到紙上一個字。或者是,落上了幾行字,又撕掉了;還或者是,終于只落上了幾行字。那么,面對電腦屏幕時,這種情況就會很少見。想一想不奇怪,因為你面對電腦和紙張的眼睛受損付出成本是不一樣的,面對紙張,幾小時寫不出一個字,于眼睛幾乎無損;可是面對電腦屏幕,幾小時打不出一個字,你會感覺不正常、不值得,因為屏幕在刺激和輻射眼睛,你不寫,會潛意識感覺對不住身體成本的消耗,所以你就試著或硬著寫了。而在我看來,這種打字打出來的作品如果放在紙上的手寫,十次有八次就不會去寫了。也就是說,手寫的東西,往往排除和過濾了應付一說,很少廢話,寫出的東西,應該也就更加純粹。
手寫有助于語言個性的塑造和張力的維護。在紙上書寫,每一句話,每一個詞,我們會在紙上反復嘗試,反復勾抹,最終加以挑選確認。比如,“他索寞一笑”,你覺得不夠理想,把“索寞”劃掉,換上“寂寞”。“寂寞”不好,你又換上“落寞”、“孤獨”、“孤寂”。最后,你終于還是在這些涂抹的詞語間掂量,覺得“索寞”最有況味,于是確定下來。注意,這個時候的紙上書寫,為你的最后選擇提供了可能和余地,因為你劃掉的那些詞,還是在紙上可以辨認的,而如果在屏幕上,它們是接替覆蓋和消失的,即便用返回鍵,也是一個個返回,不能一起并列提供給你直觀的印象和選擇。尤其是,我們一周或一個月后完稿時,需要回頭修改自己的小說,我不相信哪一臺電腦返回鍵,還容許你找回當初的那些詞語。除非你根本就不修改,或者,你的大腦記憶力超過了電腦。
手寫有助于保持對文學精神的崇高理解乃至捍衛。這個可能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可以從舊時農事中得到驗證。譬如農人每天挑著扁擔去河邊汲水,非得走幾里山路,一路坎坷,那水倒在自家的水缸里慢慢飲用,才覺得甜,才覺得生活有意義。如果發明一件什么技術,坐在家里泉水就自動流進水缸,他就不會那么珍惜那些水,同時也不會珍惜那些水給他生活帶來的那些意義和快樂。
寫作也是如此,太簡便了,電腦技術促進了打字的產量,那么接下來你無形中關注的就是頻繁的發表和稿費,從而慢慢喪失了對寫作本真意義的感覺和守望。而深刻的寫作和真正的作家,他們往往注重的是對文學精神之氣的培養和文學信念的高蹈。這個潛在的意義,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意義。在寫作上,妄圖讓自己寫得更舒服些、更便利些、更取巧些,在我看來,這恰恰是最費力氣和最笨的事。
作家越是在現時代,越應該有一種自覺的手稿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