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我和吳潮海合著的長篇報告文學《千古長城義烏兵》,二○一四年五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因是執(zhí)筆,人家邀我在新書發(fā)行之時寫幾句話。其實,要說的,都在書里了,再說,有“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之疑。怎么辦呢?那就寫寫這書的創(chuàng)作、出版經(jīng)過吧。
一個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好題材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支軍隊被百姓以將帥姓氏稱名,一是岳家軍,一是戚家軍。明朝很長一段時間,倭寇橫行于東南沿海,原本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明軍,到了那個時期,沒啥戰(zhàn)斗力。朝廷的腐敗禍及軍隊的腐敗。倭寇竟然長驅直入,侵擾東南沿海腹地。戚繼光赴任浙東,聞得義烏南鄉(xiāng)民眾與外來盜礦者數(shù)度械斗,組織有方、精誠團結、英勇頑強,打得數(shù)千有組織的盜礦者死傷眾多,棄械逃跑。他似乎看到抗倭的希望,決意到義烏招募兵士。意想不到戚繼光的祖上,是義烏遷徙安徽定遠,又從那里追隨朱元璋的。有著嚴密的組織紀律,又創(chuàng)建了“鴛鴦陣”的戚家軍,橫掃倭寇如卷席,以極少的代價,換取重大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中國戰(zhàn)爭史上獨樹一幟的輝煌戰(zhàn)績。曾隨戚家軍赴閩抗倭的徐渭,返浙在爛柯山休整時,感慨寫下“帳下共推擒虎將,江南只數(shù)義烏兵”的壯美詩句。
明朝最為憂患的乃是敗走漠北的元貴族部落,他們不時侵入長城,威逼北京?官撩鲗⑵堇^光調(diào)守長城,統(tǒng)領戚家軍——義烏兵,一邊守邊關,一邊修長城。修建金山嶺長城、司馬臺長城、山海關老龍頭,創(chuàng)造了我國長城修建史上的奇跡。上萬義烏兵(史稱南兵)堅守山海關至居庸關西的每座敵樓,護衛(wèi)京城。數(shù)百年來,長期堅守城樓的義烏兵和他們的后裔,在長城下拓荒種地,蜿蜒連綿的長城沿線,像花那樣開放著眾多的義烏兵后裔的自然村落,他們世代守護長城,情景感人。
租間房子靜靜地寫作
綜合分析,宏觀上怎樣把控這個題材呢?我閱讀了大量的歷史書籍與評價文章,又采訪了戚繼光傳人和長城研究專家,在浩瀚的書海和專家的評述中,我漸漸有了主心骨。我是站在長城上看待長城內(nèi)外的那場曠日持久的民族爭奪的;我是站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點,提起手中的這支筆的。
這部關乎明朝的歷史、關乎中國的戰(zhàn)爭史和故鄉(xiāng)的那段輝煌與苦難的書,應該說是厚重的。對這部自我感覺厚重的書,我是在春意漸濃、萬物蘇醒的時節(jié)動的筆。在北京,于附近一家小賓館,租了一間房,搬走電視,拆去電話,靜靜地在那里寫作。這種感覺真好!不會電腦,筆在雪白的復印廢紙背面沙沙游動,如一曲美妙的輕音樂,在周遭回響。那里沒有熟人,思想自由飛翔。獨往獨來,逍遙自在。這種境況的思索與流淌的文字,我相信,會走得比較遠。
文章不厭百回改
有位老編輯家,他的書房稱磨稿齋。是的,許多稿子是靠一遍遍打磨出來的。文章不厭百回改,講的就是這個理。
修改過程中,我將一章可上可不上的內(nèi)容撤下,這樣,文字相對緊湊,節(jié)奏也比較穩(wěn)當。十一月中旬,我?guī)铣醺宓搅x烏,交吳潮海修改;鼐┰僮骶植扛膭。這就是二○一二年《中國作家》(紀實版)第一期上的《千年守望》。
這次,我覺得給人民文學出版社較為合適。本書責編王永洪和資深編輯腳印,讓我和他們一起到杭州,參加一部紀實文學作品的研討會,路上,他們談了許多想法,對于本書的修改,大有裨益。責編提議書名改為《千古長城義烏兵》,一個重要因素,是考慮圖書市場。
后來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對書稿作了兩次修改。在隧道里穿行,只得往前走。理性與責任,讓我堅持到最后。
力求圖文并茂
當年戚家軍抗倭寇、守長城所體現(xiàn)的那種無堅不摧的果敢與精神,至今依然感染著我們的心靈。明朝滅亡在自身的腐敗上,像戚繼光和義烏兵這般忠心耿耿、前赴后繼,仍遭奸臣的暗算!皳醯米『R擋不住流年”,然而,歷史是公正的,戚家軍——義烏兵偉岸、勇猛的身影,始終屹立在史冊上。他們的后裔,數(shù)百年堅守長城的意志與毅力,感動著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義烏精神、長城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幾千年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沉積的厚德,是我們的文化之魂,民族之魂。為此,我在書寫的過程中,就已考慮這部書的命運走向。她是屬于地域的,又是屬于民族的,她應該走向全國。
為了更集中更有效地反映文字表達的面貌,就想把書做得圖文并茂。金福根、金必亮等一批攝影家,拍攝了許多高質(zhì)量的作品,如九十五歲高齡的曹成惠的鏡頭,具有強烈的歷史感、滄桑感。但義烏的攝影家,深入長城的時間畢竟有限,所提供的圖片,不能滿足該書的總體設想。其間,責編從網(wǎng)絡上查到數(shù)幅圖片,征得同意,又通過吳潮海,獲得李占義的數(shù)幅義烏兵后裔相對比較集中的河北撫寧地區(qū)的長城圖片。北京攝影家李子亮、向儒勝的富有極強藝術感染力的長城圖片,為書增添魅力。校對過程中,我為多幅圖片寫了一句辭,這是文字的延伸,又是精神的升華。
書已走向全國,反映不斷傳來。有人說,翻閱《千古長城義烏兵》,首先感覺,這書做得精細,富有美感,賞心悅目。
莫言賦詩推薦
二○一二年第一期《中國作家》上刊登《千年守望》的前三章,就是現(xiàn)在書中的前四章。那時我收到編輯部轉來讀者的聲音,有的說過去不清楚那段歷史,現(xiàn)還原了本來面目;有的說作品大氣,跨越數(shù)百年,縱橫自如,揮灑如云;有的說作家有底氣,文字如流水,該起浪時澎湃,該潛流時平緩,顯得自然,舒緩……面對讀者的呼喚,我想起父輩扶著犁耙的耕耘,黝黑土地在金色的陽光下閃動著希望的光芒,那樣的壯闊,那樣的誘人。農(nóng)民的后代,以農(nóng)耕的精神書寫文學與生命的圖騰。
二○一三年開春,我們總參幾位戰(zhàn)友相約聚會,祝賀莫言獲諾獎。莫言問我最近在寫啥,我說正在修改戚家軍抗倭寇、守長城的書稿。那天正巧我包里帶有一本《中國作家》,他看著載有《千年守望》的目錄,說:“戚家軍就是義烏兵,抗倭寇,守長城,這書值得看!”
這時,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請王安憶作《小說的生活》演講,由寫作中心主任莫言主持。演講后,組織方邀我們與莫言、王安憶共進晚餐。離別時,我將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定的打印稿遞給莫言。意想不到第二天晚上十時許,莫言就給我發(fā)來短信,賦詩推薦:“東海波濤永難平,黃河之水何時清。義烏自古多義士,強將手下有強兵。讀《千古長城義烏兵》有感,步先賢韻打油一首!
現(xiàn)將《千古長城義烏兵》敬獻給讀者。但愿在你們的心目中留下一份難以忘卻的記憶,從中再生化出更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神的享受與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