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是借用了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的一句話。法國還有一句像繞口令似的流行語:“你告訴我你讀的都是什么書,我就告訴你你是個怎樣的人!蔽铱创篌w說來,這兩句話都簡捷道出了書與人之間特殊重要關系,而且一語破的。所以,這次出版讀書隨筆集,我第一時間就選了這句話做我的書名。
確實,閱讀太重要了——特別是紙媒閱讀。特別是經典閱讀。特別是少年學子為人生打底子的時期——十三四歲之前的“黃金閱讀期”,養成閱讀習慣,太重要了。
作者在中學教語文40年,退休后又一直從事文學經典賞析的研究與教學,一晃也有15個年頭了,接觸青少年和家長無數,痛切感受到一種非常奇怪而又普遍的社會現象:大多數小學子,如果在正確引導下,明明是會很喜歡讀課外書讀名著的。但殘酷的現實卻完全相反。
在應試教育危機的路上迅跑的許許多多學校,非但不會從根本上去培育、愛護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相反,學校教育實際上變成了摧殘學生讀書興趣的工具!不論你承認不承認,經營多年,已經形成了社會、學校,家庭三者之間事實上的合謀,致使相當多的學生沉湎網絡和游戲,不愛讀書;甚至一些教書的人也不愛讀書,有的還公開宣傳偏見;多數家長對讀書問題所知甚少,干著急使不上勁,甚至使反勁兒,幫倒忙。從社會到學校到家庭,這樣下去,如何是好?
有心人都會看到,自從世紀之交國家教育部第一次明確要求中小學讀名著以來,我國提倡讀書的呼聲一年比一年高,而實際效果如何呢?社會讀書風氣卻一年不如一年!從世界各國成人年閱讀率的統計來看,我國連先進閱讀國家的一個零頭都不如!中國成為一個不愛讀書的大國。
有一種奇怪的社會文化現象,不知始于何時,反正一些年來,每到高三畢業時候,都有一些學校的高中畢業生撕書燒書;蛘哒麄教學樓窗戶洞開,天女散花,紛紛揚揚;或者日暮降臨,學生群集操場燒書,烈焰熊熊,紅光滿天。直到今年六月,陜西安武高中數名學生痛打前來制止撕書的老師,媒體作了報道,社會輿論也只不過是關心那幾個違犯法律的學生是不是給抓起來了?讓參加高考了嗎云云。
學生對教科書必欲撕之焚之而
后快,甚至年年發生,甚至發展到打老師的程度。就此一端,不論從哪個角度分析,不是都應當深長思之的嗎?可惜,都不了了之。
所以,近20多年來,我一邊教書,一邊寫散文和文學評論,一邊不敢怠慢,在教學和閱讀生活中每有所感,輒發而為文,竟發表了數百篇讀書隨筆。有時也應約,到一些中小學去開名著賞析講座(那往往是辦得好的學校),面對濟濟一堂數百名渴求文學經典的青少年學子,那是我心情最舒暢的時刻。不敢說有什么“大戰風車”的膽量,但對教育現狀的極端擔憂,對應試教育苦難下青少年學子辛辛苦苦卻走在彎彎曲曲路上的悲憫之心,是確實有的。
在撰寫這些文章的時候,往往面對的都是當下在文學閱讀的接受和傳播上的熱點、難點或焦點問題,就深感如今“閱讀學”的理論多么蒼白無力!你必須到康德、朱光潛、宗白華美學經典中去,必須到《文心雕龍》《詩品》《人間詞話》《美的歷程》等古今經典文論中去,必須到泰納《藝術哲學》和貢布里!端囆g史》中去,到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著作中去,甚至要到古希臘元典中去。
和古今哲人對話,你會驚異地看到:社會文明發展數千年,生產力不停頓的翻番,生產工具的革命更是突飛猛進,勝過孫悟空七十二變,特別是網絡化多媒體時代,簡直神乎其技!世間萬物都在變,但是也還有不變的東西。什么東西基本沒變呢?
那就是人類在童年時期寫在阿波羅神殿上的箴言“人啊,認識你自己”,那振聾發聵的聲音和內涵至今沒有一丁點變化。人類本性數千年沒有變,心理模式和思維結構也沒有變。文學是人學,人性不變,流傳數千年的文學的性質怎么會變呢?所以近三十多年不斷花樣翻新鼓噪的“文學經典過時論”,“偉大時代要寫出超越紅樓夢的巨著”啊,“寧死不讀紅樓三國西游”啊,“學生最怕讀魯迅”啊,一言以蔽之,全屬無知妄說!風行全球的唯“新”主義思潮,唯“時髦”馬首是瞻,不斷在人們頭腦里“刷屏”,好像把人類都要變成罔顧常識的傻瓜了。
這樣的時代,最需要的,就是靜下心來,讀點智慧之書。
應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副會長、秘書長趙云良主編之約,我選編了這部讀書隨筆集,希望能為青少年閱讀盡我綿薄之力。這個小冊子得以出版,要感謝云良先生和協會的努力。
這些文字,大都發表在京滬兩地十數家重要文化報刊上。并且其中多數文章在發表之際,就曾被全國各省市許多媒體轉載,F在重讀這些篇章,我對幫助過我的編輯家和作家仍然懷著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