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當你不知道該怎樣和孩子交流時,或者用正面交流很難達到效果的時候,講故事也許是一條捷徑。
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回到家里,爸爸媽媽總想讓孩子多說說在幼兒園里的事情,想多了解一些情況。而有的小朋友什么也不說,急得家長沒辦法。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請故事來幫忙,確切地說是請故事游戲來幫忙。媽媽可以把手放在頭頂上,裝成小兔子的樣子,興奮地對孩子說:“我是你最好的朋友小白兔,今天我可真開心呀。我在幼兒園里吃到了我最喜歡的土豆絲,午睡的時候還做了一個夢,夢見了我的小熊。可是下午我有一點兒不開心,因為我喜歡的玩具讓別的小朋友拿走了。我的好朋友寶寶,你今天在幼兒園里怎么樣呀?”孩子是最容易相信的,他會馬上進入你的故事世界,也會敞開心扉,把自己高興和不高興的事情告訴你這只“小白兔”。
在兒子出國上學之前,我想跟兒子好好聊一聊。但是十七八歲的大男孩,并不覺得自己是孩子,我們聊的效果并不好。臨行的前一天我和兒子一起玩了一個編故事的游戲,故事的名字叫《不能反悔的事情》,是講一只小熊經過千難萬險來到了不能反悔王國,他做了國王,在就職演說的時候,一陣大風把部下寫好的演說詞刮跑了,沒辦法,小熊國王只好絞盡腦汁,一邊想一邊告訴臣民堅決不能做哪些不能反悔的事情。這個故事游戲就需要兒子參與啦。我先說:“不文身。”兒子馬上接著說:“不打耳洞。”……就這樣我們說了很多不能反悔的事情,說了很長時間,氣氛也很愉快。在機場送行的時候,兒子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小聲在我耳邊說:“小熊國王不會讓您失望的!”
故事是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最佳橋梁,是距離最短的交流,可以直抵內心。
有一些對孩子難以啟齒的話題,也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表達。
一個孩子從爸爸的錢包里偷偷拿了100元,爸爸發現了以后告訴了孩子的媽媽,他們都很緊張,一定要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不然會釀成大錯。可怎樣和孩子談呢?如果直接用“偷錢”這個字眼說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很強,肯定達不到最佳效果。況且孩子可能沒有意識到爸爸媽媽的東西不能隨便拿,說他“偷錢”也許太嚴重了。這位爸爸找到了我,希望我給他出個主意。我的辦法當然是講故事了。我幫他編了一個《小貓吃魚》的故事:有只可愛的小貓咪,家里的人都很喜歡它,會喂它很多好吃的,它的餐盤里每天都會有小魚。有一天家里買來了一只大魚缸,里面有很多漂亮的小魚。小貓想:這些小魚的味道一定更鮮美!它每天都在嘗試著偷吃魚缸里的小魚。有一天,這只聰明的小貓終于偷偷地吃到了一條小魚,接著第二天、第三天,小貓咪總能嘗到美味的小魚。家里的人突然發現,魚缸里的魚越來越少,猜想一定是小貓咪吃的。因為大家都喜歡小貓咪,并沒有制止它偷吃小魚的行為。有一天,小貓咪又趁家里沒人的時候用爪子撈小魚,一不小心掉進了大魚缸——如果一定趁別人沒看見、不知道的時候偷偷做事,一般來說都不是什么好事,都是堅決不能做的,也會有不好的結果。當然像雷鋒叔叔那樣做好事不留名的除外。
這位爸爸后來告訴我,他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聽,效果出奇地好。孩子主動地說出了拿過爸爸錢包里的錢這件事,說以后再也不會這樣做了。
其實,不只是家長可以在難以啟齒的時候用講故事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在一個氛圍比較好的家庭里,孩子也可以這樣做。一個朋友在聊天的時候偶然說起了孩子的事情:“昨天我女兒給我講了一個她編的故事。”我問他,你女兒講了什么故事?他說,女兒的班里要舉行一個故事大賽,女兒就自己編了一個故事。大概是說在鉛筆盒王國里,一支小鉛筆走丟了,大家都在找它,其實這支小鉛筆是被小白兔帶走的,小白兔并不是偷小鉛筆,只是想用一下,結果用完就放在自己的鉛筆盒里了……我聽著聽著就笑了,我告訴這位朋友,這很可能是女兒想向他尋求理解和幫助,也許她就是故事里的小白兔,她現在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而且她向你表白了她不是偷,她是無意的……
故事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好的橋梁,它可以縮短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溝通變得毫無障礙、順暢愉快。故事原本就是既虛擬又真實的,如果把虛擬和真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讓孩子很快進入到那個情境當中,解決家長和孩子難以啟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