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作《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給我的啟發
劉德才(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金獎作品《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作者)
我出生在北大荒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熟悉她的身姿,了解她的脾氣,也親身經歷了她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變化。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我不但對這片土地上荒蕪的沼澤地、茂密的森林、茫茫的雪原等自然風光癡情,更對北大荒人開發荒原后,春天泥土芳香、夏天麥浪滾滾、秋天滿眼金黃、冬天銀裝素裹的田園風光癡迷不已。
我是在北大荒版畫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名版畫作者。1994年上學期間開始接觸版畫創作, 2002年我在老師于承佑先生的教導下,開始創作版畫。多年來,我不僅學會了北大荒版畫的創作技法流程,更在這些前輩、老師、同仁身上學習到了北大荒的忠誠堅韌、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創作精神。在版畫創作的過程中,我對畫稿、刻板、印制版畫的三個制作流程嚴格要求,逐步使自己養成了踏實、理性的創作習慣。
北大荒是一個產生文學藝術的地方,有很多描繪北大荒的文學作品,如《雁飛塞北》 《江畔朝陽》等。但是我更鐘愛郭小川1962年到北大荒采訪后、在回北京的列車上寫下的著名詩作《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這首詩讀起來大氣磅礴、激情澎湃,讓人產生豐富的想象并能深刻體會到詩中的哲理。當我2013年9月翻開詩集、再次拜讀這首詩時,產生了以這首詩為基礎,創作出幾件表現北大荒作品的想法,也契合了我對北大荒這份情感的寄托。
作為一名版畫作者,十幾年來我一直堅持每年多次下鄉采風,體驗生活,收集北大荒自然的田園風光與北大荒人田園生活的勞動場面,這些素材的積累使我有信心創作這首詩的插圖。在創作之前、創作過程中,我也多次下去體驗生活,爭取以當代藝術工作者的理解來表現這首詩的內涵。
剛開始的構思是每幅作品都以人物為主,但是在具體構圖、設計小稿時感到人物多了會破壞北大荒田園的寂靜之美、博大之美、蒼茫之美,所以五幅作品中我只保留了一張作品有人物,其它的幾幅我用了和人類關系密切的牛羊。在設定作品是橫構圖還是豎構圖時,經過反復琢磨、設計,最終確定了豎構圖,我覺得這樣能更好地表達北大荒土地的厚重、深遠和蒼茫。
我選定《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的首句、尾句和開荒之初、開荒之后、收獲季節五個場面進行設計。考慮到北方四季分明,我就把初春、盛夏、秋收、寒冬幾個季節設定到了五幅作品中。在首幅中我設計了大地初春、冰雪消融這一北方特有的黑土地景色。近處背陰處沒有融化的積雪與沒有解凍的河流相呼應,延伸的大地與未開墾的荒原相呼應。一只綿羊站在近處,眼光炯炯有神,隱隱預示著春天拓荒者要開始耕耘土地、開墾荒原的開天辟地的場景。
第二幅作品描繪的是北大荒盛夏時沒有被開墾的蓬勃向上、充滿生機的自然景觀。畫中是茫茫荒原、塔頭甸子和沼澤,以及遠處郁郁層層的山林。這一靜謐的景色我目睹過多次,深深地印到了腦海中,為了說明這一景色和開荒者很近,我在近處放了一頭小牛,有意識地強調在開發荒原的同時還要保護好自然的生態平衡。
第三幅作品描繪了北方茫茫的雪景,大地、山川都覆蓋了厚厚的白雪,幾只小羊在厚厚的積雪中笨拙前進,暗示著北方的寒冷和開荒者的艱辛與不易。
第四幅是北方秋天收獲的景色,曾經荒蕪的黑土地,變成滿山遍野金黃色的玉米和稻田,一望無邊。在這幅作品中能體驗到難忘的青春記憶和生動的勞動場面,那種幸福是生活的給予,更是那個時代無比厚重的賞賜,如詩中說:“請聽:戰斗和幸福、革命和青春——在這里的生活樂譜中,永遠是一樣美妙的強音!請看:歡樂和勞動、收獲和耕耘——在這里的歷史圖案中,永遠是一樣富麗的花紋! ”
第五幅作品,在構圖上有別于前四幅的天小地大,我在這幅作品中有意把天空放大,這樣做是為了讓作品有一個空靈的感覺,讓觀者的思維松弛下來,更好地回味這幾幅作品的感受。
這幾幅作品是遵循著北大荒版畫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來創作的,借鑒北大荒版畫早期的特點與風格,如場面宏大、色彩豐富。但我在這個基礎上追求質樸、語言平實、制作精細的特點去繪制,力求給觀者帶來一種優雅、輕松、浪漫和唯美的藝術感受。此外,畫這五幅作品,在考慮耗材上,我還是選擇北大荒版畫傳統的畫稿方法,在木板上用水性顏料進行繪制。每幅作品創作過程中,我都要在木板上用細膩的筆觸畫上一個多月,盡量讓每幅作品精益求精。半年多下來創作五幅作品用壞了50多只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