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春天,我到江南的一個朋友家去,他住在郊外,在一個水塘的旁邊開出了大概只有一個乒乓球臺那么大的一小塊地,種下了幾行青菜和一架瓜果。他笑說這就足夠供他家的蔬菜之需了,甚至還可以“接待客人”。說著我們就去了他的小菜地,他指著說:“你看,昨天我剛剛采摘過的地方,就又長出新葉來了;昨天還很不起眼的小黃瓜,今天也可以摘下來吃了。”我問他照管費不費力,他說一點也不費力,也就是剛開始施了一點肥,后來就偶爾散步時拔拔草、澆澆水。“它們就這樣瘋長了。”
我小時候也見過竹林里的嫩竹每天能長一尺多,我覺得甚至能聽見它們拔節的聲音。最近讀到一本書《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作者經常去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霍河雨林里的一塊方寸之地,在那里傾聽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作者寫道:
如果要我舉出世上我最喜歡的聲音,恐怕很難。若是非舉不可,我可能會說是鳴禽在黎明時的合唱,還有初陽撫上大地的聲音。但是如此一來,就會忽略掉有翼昆蟲在喀拉哈里沙漠無數平方英里的大地上所發出的嗡嗡聲;但要說蟲鳴是我的最愛,又會忽略掉貓頭鷹的呼嚕聲,還有它們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絲柏間一躍而起的聲響,或是沿著奧地利村莊狹窄石巷回蕩的教堂鐘聲。如果答案真的只限定一個,我會說,我在世間最愛的聲音是期盼的聲音:即將聽到聲音前的那刻寂靜,或是兩個音響之間的剎那。
要聽到這些,必須要有一顆安靜的心。我們今天的世界是越來越熱鬧乃至嘈雜了,越來越致力于占有而不是傾聽。而自然界的生命本來是豐饒的。稍一留意,我們到處都可以看見它婀娜的姿態;稍一靜心,我們到處可以聽見它生長的聲音。尤其春天來臨的時候,似乎前幾天還荒蕪著呢,突然之間,就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突然之間,就有漫山遍野的“芳草碧連天”。水邊有成群結隊的嫩綠的垂柳,庭院綻放了鵝黃的迎春花,白色和紅色的玉蘭。但我們可能總是步履匆匆,而很少駐足欣賞。
曾經有人類完全融于自然的時候,雖然那時候人也的確比較艱苦,風餐露宿,和其他動物平起平坐地競爭。后來人脫穎而出,不斷進步了。尤其在最近一萬多年里,進展的速度似乎一下就從步速變成了音速,又從音速變成了光速。人獲得供養的活動由單純的采集和狩獵擴展到了馴養和種植,他開始定居,有了村鎮和城市,有了國家。
有了國家,或者說建立了政治秩序,政治社會,這是人類進入飛速發展期的關鍵一步。它首先保障了一個政治社會的和平,然后也大大擴展了人的力量。但它有時也會壓迫人自身,乃至對人造成更大規模的傷害,比如國際之間的不義戰爭。人有了許多有極大效能的、向自然索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工具和手段,但奇怪的是,即便自然界本身是像上面我們所說的那樣是豐饒的,人們有的時候卻還是會解決不了吃飯的問題,甚至人為地發生饑饉。人們的精力有時只是空耗,甚至還轉向錯誤的方向。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可以看到不少輕視或漠視生命的情形。盡管人類有了比原始時代大得無可比擬的生產能力,而人們的生活狀態還談不上都是幸福的,有的甚至還處在比較悲慘的狀態。
但是,人能夠回去嗎?最近有一本暢銷書《人類簡史》的作者在寫到農業文明的時候,的確給人以這樣的印象:似乎人類進入農業文明之后的生活還不如做采集者的生活,更不要說后來的工業文明了。盧梭也贊美過人的自然狀態。但是,且不說人不可能再回到這種狀態,而且,自然狀態其實也還有霍布士展示的另外一面,即它也可能陷入一種悲慘的、人人為敵、沒有任何安全保障的狀態。所以,看來人類一旦進入政治社會,也就必須往前走,致力于不斷改善這種社會狀態,而不是返回原初狀態,或者動輒全盤打破和改造。為此,我們也的確要時常想想一些根本的問題,想想生命的本義。自然界生意盎然,人類有幸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人就在自然之中,但人類的確又以它的實力而高居于其他物種之上,那么,我們應當以怎樣的行為配享這自然生命的豐饒,也配享我們所得的幸運?
所以,我想,我的《心懷生命》也就是想首先致力于傾聽,傾聽自我和其他人生命的聲音,傾聽細小的自然界其他生命的聲音。我希望我們都能從幼小的孩提時代就開始確立這樣一種基本態度:善待自己的生命,也善待他人的生命,善待所有的生靈。
這也一直是我二十多年來所思所慮的首要關注點。20世紀90年代,我曾經在我的《契約倫理與社會正義》一書中專門通過研討社會契約論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和盧梭,論述“保存生命”是優先于維護自由原則和追求平等原則的第一正義原則;在《良心論》一書中,也專門有過一章寫“生生”,探討個人的、也是制度的對待生命的基本態度,而它也構成了社會的倫理根基。后來在國際關系倫理、生態倫理、政治哲學等一些應用倫理學的研究中,我也從不同場合反復申說和論證過這一生命原則。前幾年還在北大出版社出過一本《生生大德》,寫過《為什么要反復講生命原則?》的文章。
的確,我也希望這些吁求尊重和珍惜生命的聲音能夠被更多的人聽到,從而我們都來注意傾聽現實生活中生命的聲音,尤其注意傾聽那些弱小的生命的聲音,這不僅包括我們同類中的弱者和幼者的聲音,也包括那些相對于人來說已經變得非常弱小的其他動物、其他物種的聲音,傾聽它們的喃喃低語,傾聽那甚至可能是奄奄一息的聲音。
《心懷生命:和孩子共讀的生命啟蒙書》 何懷宏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