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 id="oay06"></dl>
    <abbr id="oay06"><source id="oay06"></source></abbr>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尋找一處缺口(楊邪)

    http://www.longdeke.com 2015年05月27日09:10 來源:人民日報 楊 邪

      楊邪:詩人、小說家,1972年出生于浙江溫嶺。詩歌、小說、散文、評論作品共約兩百萬字散見于《人民文學》《當代》《中國作家》《青年文學》《上海文學》《名作欣賞》等文學刊物,著有詩集《非法分子》、中短篇小說集《到金茂大廈去》。

     

      兩年半前,我兒子上小學六年級,那時候他已經寫完第一本書,并且非常幸運,書稿很快通過了某少兒出版社的審讀,被列入出版計劃。記得也是那時候吧,有位讀者通過博客給我發紙條,稱我的文字里有一種特別溫暖的東西,應該去為孩子們創作一些作品。

      我得承認,自己被讀者的那個提議給刺激了。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一個純文學層面的詩人和小說家,寫作于他,首先就是一項私人化的行為——為了抒寫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表達自己對外部世界的意見,為了創造出自以為是的一件件特殊的作品——我怎么可能先入為主地為某個特定的讀者群體而創作?我是個固執己見的人,而那一次,卻心動了。這當然是由于那位讀者,但也因為我突然萌生出了一個有趣的想法——我為何不真的去嘗試創作一篇兒童文學作品,然后首先讓兒子去閱讀呢?他創作出了一部非凡的幻想小說,我要讓他知道,爸爸也能創作充滿想象力的兒童小說!

      是的,短篇小說《秘密缺口》,正是我那個有趣想法的產物。

      我的創作靈感,幾乎召之即來。兒子從小就不喜歡午睡,上幼兒園開始,每到夏季,學校規定必須午睡,這成為他最頭疼的大事。那么,當他趴在課桌上假寐,會想些什么?我又聯想到自己認識的各種各樣的孩子:高高矮矮,力氣大或者小,喜歡上學或者不喜歡,有些安靜,更多的好動,有些是乖小孩,更多的不愛遵守紀律;可有一些特征在孩子們身上是一致的,比如天真活潑,比如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想象……

      當我努力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像我兒子一般大的孩子時,忽然發現,我成功了!我仿佛在兒子的學校里游蕩,我是他形形色色的同學們中間的一員。我進入了具體的構思——學校就像一臺精確的龐大機器,它需要什么呢?我猛然想到,也許需要在它的圍墻上來一處缺口,這處缺口通向另外一個世界?

      我相信,缺口外的那個世界,它大約被我概念化了。尤其在兒童文學作品里,允不允許作者帶入概念化的東西?后來我明白,這并非允不允許的問題,而根本就是我無法徹底地避免。既然如此,那么就把概念化的東西化解一下,盡我所能化解得天真自然一些,化解得符合兒童的想象邏輯吧。

      現代的教育理念,我無意去正面質詢,但我可以借助一個想象的情景,讓它與之并置,然后互相映照,進行一次別有居心的印證,好嗎?——在小說里進行這樣的試驗,無疑是危險的,我得小心翼翼。

      此外,小說必須有合理甚至嚴謹的結構,它怎么自圓其說呢?

      這篇《秘密缺口》寫成后,我交給兒子去閱讀。他睜大眼睛讀完了,正像他在創作書稿期間我不停地向他豎大拇指一樣,他也向我豎起了大拇指。從他眼神里,我看出來了,那是真正的夸贊。我像個極其自戀的人,一定要他講出具體的好處來,于是他作了進一步分析——他說乍一看挺奇怪,可其實并非如此,它是一個現實的故事套著一個荒誕的故事,仿佛是個童話,但這荒誕的部分也可以看作是夏小舟的夢境,他在監督同學們午睡時自己也睡著了,他夢到蕭木林老師,夢到學校圍墻上的藤蔓后面有個神秘世界……

      短篇小說,我喜歡用戛然而止的方式去結束。我問兒子:“結尾是不是有點兒莫名其妙?”他立刻說:“沒有哇,這樣的結尾可能是個聰明的選擇——夏小舟的夢境回到了正常的軌道,這一刻,電鈴是多么蠻橫,它中止了一切故事。”

      兒子的解讀,讓我吃驚不小。自此,對于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我不敢有任何的小覷了。

      從《秘密缺口》開始,我發現自己真的喜歡上了為孩子們寫作這件事。如今,我有許多部兒童文學作品的寫作計劃,唯愿人到中年的我,能有足夠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能有足夠的天真。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