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到6月初,也就是我正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都住在柏林東北部郊區一棟獨立的小屋里。今天是我在這里住的最后一天,晚上9點,我的飛機將從柏林機場直飛北京首都機場,我也就將結束這4個多月的“考驗”,或者說是“課程”。
我住的屋子的外墻刷著比向日葵黃還要更深一些的黃色,實際上我不喜歡這顏色,事實證明我越來越反感這種顏色,它簡直像精神病院的黃色,或者是麻風病人的黃色。我家斜對面的路邊有一棟鮮藍色的二層小屋,我的右手邊是淡藍色的,我的右前方那棟是紅色的……這些玩具般的屋子看起來很詭異,里面往往住著一大家子人,他們基本上都是東歐來的移民。這一小片屋子大概有幾十棟吧,如果你站在附近的田野上往這個方向看,你會認為你看到了一片貧民窟。它們色彩不統一,外形各種各樣,每家的草地都收拾得極為整齊,草地旁邊還種著不同種類的花,房前還會放幾把塑料椅子和一張塑料桌,以供天好時聚餐用。
我就在這里生活了4個多月,從最初的新鮮感到后來的倦怠,從倦怠到深惡痛絕,我在這里的心理活動一樣不少。由于是郊區,進城需要走到城鐵站,然后坐上30分鐘到40分鐘不等的時間。時間成本提高了,這讓我更不想出門了。除了周末的24小時城鐵外,平時城鐵只營業到半夜12點,我還曾經有過幾次掐著時間回郊區的經歷。德國鐵路這半年來還經常罷工,我就經歷過3次。每次我只能換公共汽車進城,時間成本進一步提高。
不僅是遠……更讓我難受的是我與這里格格不入。周邊有一兩家簡陋的酒吧和咖啡館,走出10分鐘有一家意大利餐廳,它的質量嘛,勉強能吃而已。夜晚這里繁星滿天,經常有飛機從頭頂飛過,如果是晴天,那就是藍天白云,從5月份開始,晚上八九點鐘天還是亮的。周圍的草木長得郁郁蔥蔥,幾乎就是野蠻了。這里的小雛菊比巴黎的要大上一倍。什么都那么大,那么荒,空有一副好皮囊。
除了去見朋友,去逛土耳奇市場,去逛博物館,間或去過兩次歐洲其他國家,大部分時間我都在這棟屋子里。有時候我感覺我是被流放而來的,完全就是蘇武牧羊。前兩個月,我從柏林國家圖書館借來十幾本書,全都是我平時在中國不看的,《史記》什么的。一口氣寫了N首詩。
之后我再也沒有這種豪情,除了修改一本早就寫完了的書和每禮拜都會在報紙上吐槽柏林以外,我什么都不想寫。我甚至不愿意打開word,我完全無法做到當初來之前的計劃。我本來是打算在這個安靜的地方寫本新長篇的。我本想突破自己的,卻差點沒崩潰。寫不出來的日子,我有大量的時候用來思考,向內思考。思考令人痛苦,同時也讓我警醒。寫作需要安靜,然而絕對的安靜是死亡。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北京的生活很浮躁,然而它具有我想要的激情。
要讓生活動起來,有溝通有碰撞,同時維持理性,這才是活著。只有活著,才能寫作。我的寫作,也應該是關于“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