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 id="oay06"></dl>
    <abbr id="oay06"><source id="oay06"></source></abbr>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以筆為證(溫燕霞)

    http://www.longdeke.com 2015年07月27日09:15 來源:中國作家網 溫燕霞

      《磷火》寫的是一群中國遠征軍中的小人物,美國照相兵的英文翻譯、運輸隊里的獸醫、戰地醫療點的護士、滇緬公路上冒死穿行的南洋機工,他們的人生平凡得如同被洪水裹挾的一顆顆鵝卵石,在時代的浪潮中翻滾、逐流,最終被戰火吞噬。他們個體生命熄滅時的磷火微不足道,可當他們以群像的方式出現時,零星的磷火仿佛萬千螢火蟲飛進了紗囊,發出的光芒足以洞穿70年厚厚的時光塵埃,那一瞬,我看見了他們一顆顆火熱的愛國之心。

      2013年除夕,獨坐書房的我,一顆心似墜落的隕石,撞向了70年前的那段鐵血歲月。當我再次注目手中那本題為《國家記憶》的書時,無法抑制的熱淚如同暴雨,迅猛地擊打著我的臉頰。那一刻,除了感動之外,我內心充滿羞恥——一個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學生,居然從未在課堂上聽過有關中國遠征軍的片言只語,雖然后來通過各種媒介渠道知道了他們的熱血故事,但那些蒼白的語言又怎能敵過這些現代科技留下的真實影像呢?與此伴生的,還有深深的疑慮。照片中的青年士兵面容清癯、衣著簡樸、穿著磨得破損的草鞋,稚嫩的臉龐堅毅弘韌。這是紅軍還是白軍?在我的記憶中,蔣匪幫是萬惡不赦的敵人,尤其是蘇區時期,在我的老家贛南,他們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不用任何強迫或暗示,我早已將他們臉譜化了。然而,面對這些御敵于國門之外的青年戰士,丑陋的白軍臉譜倏地破碎了,取而代之的是“國軍”這一概念——他們是值得我們銘記的國軍戰士。為了抗擊外侮,他們出征異國,在陌生的戰場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家和民族的解放、獨立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成為飄浮在異國他鄉的點點磷火。

      于是,我決心拿起手中的筆,為那些無名戰士樹碑、招魂。他們是誰?他們有著怎樣的過往,怎樣的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腦子里會掠過怎樣的想法?他們死后尸骨沉埋在南國葳蕤的植被里會否覺得逼仄?如果真的有靈魂,當他們看到戰后日本人為戰死在緬甸的士兵建起鎮魂塔,而他們卻因無人收尸、祭祀化為磷火游蕩在遮天蔽日的叢林中時,他們將作何感想?

      這些問題仿佛一根根銀針刺入我的腦海,我一頭扎進書堆,希冀從中巧遇幾位遠征軍戰士。然而,我看見的大多是對于戰役、戰將的記載,對于普通士兵的記錄少之又少。所幸的是,近年來有些遠征軍老兵寫了回憶錄,我從他們的絮語中得以一窺那些普通士兵當時的生存狀況與心境。鑒于當時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情況,我筆下的他們都是風華正茂的年輕軍人,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的身世和愛恨。他們來自于塵土最后歸于塵土,所不同的是,當他們的青春和生命消逝時,我筆尖上忽然綻開了幾朵藍綠色的鮮花。這些花朵會飛翔、能說話,它們在林間明滅時并不恐怖,而是充滿凄美、奇異的美感。

      由于史料稀少,我筆下的年輕人生長得非常緩慢。我必須用想象喂養他們,通過構造細節來制造他們的血肉,這樣,他們的靈魂才有所附麗、有所升華。當他們的軀體消融在烈焰中時,我倏地看清了他們的眉目,同時也聽到了屬于他們的呼吸、心跳和脈動。那一刻,我聽見筆尖在說話:他們已經長成頂天立地的漢子了,該告訴大家有關他們的身世和情感故事了。

      三年的業余時間,我終于描出了他們的五官、軀體和心靈,還有他們見風就長的萬丈豪情。我希望讀者能從他們身上看到比磷火更為耀目和溫暖的光芒,那是屬于同胞、屬于勇士、屬于烈士、屬于無名英雄的光芒。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