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 id="oay06"></dl>
    <abbr id="oay06"><source id="oay06"></source></abbr>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將屈辱埋葬在白山黑水間(李潔)

    ——寫在紀錄片《旅順記憶1904—1905》首播之后

    http://www.longdeke.com 2016年04月14日09:27 來源:人民日報 李 潔

      因朋友推薦,我成了國內首部反映日俄戰爭紀錄片《旅順記憶1904—1905》的總撰稿。

      以前,我只是稍微知道:晚清光緒年間,日本與俄羅斯兩個強鄰為了爭霸東亞,在我東北地區打了一場惡仗。清政府無力制止戰事,竟然宣布中立,任由兩個鄰居在自家的庭院里血戰到底。最終,日本人把俄國在中國的租借地旅順口和大連乃至長春以南的鐵路據為己有,一直到1945年秋,才被蘇聯紅軍趕走。

      我是“文革”期間畢業的中學生,我不是從歷史課堂上,而是從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中知道的這場不義之戰。在我的知識庫房里,1904—1905那兩年只零散地堆放著一些有關革命黨的記載,如駐防湖北的新軍第八鎮的幾個班長成立了最早的革命士兵組織“科學補習所”,如湖南的黃興在省城發起成立了“華興會”,如浙江的陶成章和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光復會”,如孫中山與黃興相遇后聯袂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等等。所有這些深刻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的政團與行動,都是這兩年出現的。但是,我從來沒有去想這些行動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

      為解讀這場戰爭,我的案頭和小書架很快堆滿了五十幾本相關的書籍,包括厚厚的三大本影印卷的清史檔案和與日俄兩國有關的書籍與畫冊。每天從早到晚,我都身陷這堆書中,耐著性子爬梳戰爭的起因、進程與結局。2014年,我兩度造訪旅順口,三度在遼寧大地上驅車馳騁,沿當年日軍的進軍路線,車輪逐次碾過丹東、鳳城、新賓、本溪、遼陽、沈陽、鐵嶺、法庫和昌圖,逐一打探戰爭遺跡。2015年,我三次東渡日本,東上那須高原,西訪薩摩舊址,更在東京細讀過幾座博物館,撫摸過明治初年薩摩藩軍使用過的火炮。俄羅斯海軍節那天,我專程趕到俄羅斯遠東名城符拉迪沃斯托克,就近打量俄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的開頭與結尾,都與這支艦隊有關。

      當朋友們知道我一直在苦讀和走讀日俄戰爭的資料時,莫不詫異地問:“日俄戰爭?和我們中國關系大嗎?”我的朋友圈,多是讀書人,但他們也與從前的我一樣,并不清楚日俄戰爭與“我”何干。

      結束了此次寫作以后,我算清楚了日俄戰爭和中國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沒有這場戰爭,東三省就不會正式建省;日本人的拼死阻擊,固然截斷了沙皇通向“黃俄羅斯”夢境的軌道,但中國政府的抵制和西方列強的制衡,又擊碎了日本帝國主義者企圖豪奪一個面積比其本土還要大一倍以上的關東州的美夢。無論沙皇俄國還是天皇日本,當初如果得逞的話,后果都難以想象。

      再者,沒有這場戰爭,一代中華兒女也不會紛紛警醒并奮發圖強,走上或暴力推翻君主專制王朝,或在體制內追求立憲的從政、從軍之路。須知,中國同盟會成立之日,正是日本的海陸軍相繼勝利回國之際。沒有同盟會,便不會有后來的辛亥革命。革命黨人賴以起事的各地新軍,多是清廷在日俄戰爭期間督建成軍的;沒有這支裝備精良的新建陸軍,則武昌首義斷斷不會在1911年10月10日一舉成功。沒有日俄戰爭,魯迅就不會憤然轉身棄醫從文,秋瑾女士也不會慷慨回國赴難,保定軍校的優秀學生們不會被清廷派往日本學習軍事,回國后紛紛成為革命黨的軍事骨干。這一場戰爭結束后僅6年,延續200多年的清國“大廈”便告土崩瓦解。

      日俄戰爭是在中國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對中國主權與中國人民都造成了巨大傷害,但這種屈辱也從反面刺激了國人,孵化了中國的各種意識形態,加速了滿清帝國的解體。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知道了日俄戰爭,才會更深刻地感悟到國力強盛之要緊,才更能激發我們的自強不息之心。中國只有真正強大了,才能徹底把外國在我疆域上爭霸的屈辱歷史永遠埋葬在白山黑水之間。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