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造》是我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我從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各種題材均有涉獵,唯長篇小說遲遲未能動筆。
2008年的秋天,在我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研討會上,北京作協秘書長王升山說:“咱們北京作家寫工業題材的長篇小說不多,晏彪在化工行業干了十幾年,有生活基礎,我建議你寫一部工業題材小說。”正是因了升山的這番鼓勵,我開始收集素材,構思大綱。從2009年開始創作,至2014年三稿完成,歷時五載寒暑,甘苦備嘗。于作家而言,寫作是出于真心的感動和熱愛,出于一種欲罷不能的創作心理,如同面前有一座山,不攀登不足為快。
在寫作過程中,曾有好心人勸說,長篇小說不好出版,特別是工業題材的小說,費力不討好。我以為,現階段中國整體上已經從一個農業經濟大國轉變為工業經濟大國,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已經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蛻變。可以說,中國工業的發展徹底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在中國的GDP構成中,工業占了近一半。全國有近千萬的石化工人,他們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個領域需要作家給予更多的關注。
寫工業需要有諸多的專業知識,因為工業題材無法像農村題材、都市言情題材那樣寫。工業生產是很講究流程化的,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所以難度更大。盡管如此,在這樣的歷史大變革中,能為中國工業正名、為中國創造正名、為那些為中國現代化做出貢獻的企業家們正名,是一個作家的責任。大國之文學,若缺少工業題材的小說,無疑是種缺憾。
我曾在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工作十余載,對石油和化工企業的熟悉以及工作經驗的積累和認知,是我創作這部工業題材小說的基石。寫作要寫自己熟悉的并且感動至深的生活。寫自己熟悉的生活會得心應手,寫刻骨銘心的人物會讓讀者銘記。反之,費力不討好。
一個作家,就自身的創作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寫作方法上不斷創新,找到自己熟悉的那塊土壤持之以恒耕耘,找到那些能夠觸動自己心靈的故事傾心講述。
《中國創造》這部長篇小說是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當今恰逢我國工業化推進的關鍵時期,工業化浪潮氣象萬千。我期待著越來越多的作家投入到工業題材的創作中,把那些受工業生活影響的鮮活人物形象以最美的文學樣式呈現出來,為中國創造者而謳歌,為中國文壇留下一部抒寫中國創造者奮斗歷程的工業題材作品,為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的歷程留下一部工業企業改革史。